按既定方针,2009年7月1日,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实施范围将从新上目录车型扩大到所有在售车型。时之将至,新形势下国Ⅲ标准能否如期实施,怎样实施,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焦点。
再谈国Ⅲ标准
本刊曾于2008年国家正式实施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之际,刊登了一组相关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论述了摩托车行业对应国Ⅲ标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这项高于欧标的排放法规规定,2009年7月1日后,所有生产、销售的车型均须达到国Ⅲ。然而,2008年下半年一场不期而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一切正常的经济活动突然变奏,从国家到企业,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转危为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生产上了。
如果说,实施国Ⅲ标准是求发展之策,那么,扩大内需和消费则是求生存之举了。生存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生存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可能,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了国家投入4万亿扩需资金和“家电下乡”,乃至“摩托车、汽车下乡”等惠农举措上。在摩托车产业受海外出口市场严重冲击而整体处于低迷不振的状况下,如期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已不太现实,因为其成本增加带给企业、经销商与消费者不同程度的压力,使之与当前“扩大内需,稳定就业”的首要任务不相适宜。对此,“摩托车下乡”招标制的“流产”便是最好的诠释。
虽然,“摩托车下乡”项目招标与国Ⅲ排放标准实施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任务,但其客观效果却是一致的━━加速行业洗牌,提高产业集中度。即:相对于普惠制,使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入选企业品牌,通过享受国家财政补贴而占有更多的农村市场(国内最大摩托车市场)的份额;严格的国Ⅲ排放标准则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力拉动产业升级,使市场进一步向具有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企业集中,两者可谓“异曲同工”。摩托车下乡招标制变普惠制,凸显了当今社会保就业、促稳定的需要。同理,国Ⅲ标准实施期限延后也在情理之中。
当生存问题逐步解决时,发展的重要性就突出了,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掩盖不了巨大的产能扩张与低技术、低质量、低利润增长的矛盾。就国内摩托车市场、主要是农村市场现状看,由于行业监管乏力,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非法拼装、套牌的低质伪劣车,利用政策空间以低成本优势迅速吞噬着市场,不仅带来排放、安全、税收等大量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也给努力对应国Ⅲ标准的众多品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原本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更难落实。
事实上,面对节能环保这一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国家在其责任意识和大政方针上从未弱化过。在新近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为此,抓紧时机进行产品升级优化,积极做好对应摩托车国Ⅲ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失为企业求发展之上策。
国Ⅲ达标的难和易
实施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看这一法规执行力的大与小。
说其难,国Ⅲ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和燃油蒸发标准,是高于欧Ⅲ标准(不仅在排放控制技术上难度大,而且增加了燃油蒸发的回收、控制和排放耐久性等新内容)的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之一。从国Ⅱ标准上升到国Ⅲ标准,摩托车企业将跨越更为严峻的生存门槛。首先,国Ⅲ不仅是一个排放标准,更是一个技术标准,对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系统的技术升级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尤其是电喷技术的运用,复杂系数更大。其次是排放耐久性和产品一致性问题,即要求在摩托车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始终满足产品型式认证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企业在生产线批量生产的产品应与型式认证的样品相答。此外,还面临成本控制、配套和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挑战。因而要真正达到国Ⅲ排放标准,企业将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说其易,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实现国Ⅲ标准,区别只是在于时间的快慢和程度的高低。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问题是执行难、落实难。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具体执行偏差大。诸如生产准入、一车一证、国Ⅱ标准等,因执行不力,有的基本形同虚设。二是因检测设备缺乏,只能对企业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不定期抽检,致使企业难以严格遵守新的排放标准。三是由于企业只需应对产品出厂时的检验,其通过国Ⅲ标准的方式就多样化了。据悉,一些二三线企业研制出的CG机只需增加100元左右的成本便可出厂检验时实现排放达标。有的经销商也认为,国Ⅲ产品大厂家能生产出来,小厂家同样能生产出,原因是配套厂都一样。
综上所言,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是实现摩托车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推进器,还是又一道虚设的门槛,我们将试目以待。
“三家”言国Ⅲ
近期,中汽协摩托车分会和中国摩托车商会专家、部分企业家与经销商就国Ⅲ标准实施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专家之言
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会推进中国摩托车行业产业升级,因为欧洲在2007年1月1日就开始实施摩托车欧Ⅲ(等同国Ⅲ)标准。应对国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那些注重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的企业将会赢得主动。
同时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和燃油蒸发标准,摩托车企业在技术上面临很大的挑战。虽然新标准带来技术升级的机会,但大多数企业届时实施不了,一些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国Ⅲ排放法规的实施全行业并未准备好,将带来行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企业将面临同时解决燃油蒸发的技术难题,生产一致性切换和市场切换的时间无论如何也来不及。同时还要面临成本大幅度增加(400元~1000元)的压力。建议将新老排放标准摩托车销售切换时间推迟1年。
厂家之言
国Ⅲ标准实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摩托车生产企业,这道必须跨越的技术“门坎”是一把双刃剑,应对不好,会成为企业能否继续存在的生命线;但如能借此机会苦练内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一次实现超越的巨大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实施国Ⅲ标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成本控制和市场问题。国内摩托车市场主要在农村,实施国Ⅲ标准将带来成本增加,如果价格涨300元~1000元或更高,农村消费者能否接受还很难判断,毕竟价格是由市场定的。
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应国Ⅲ,包括燃油蒸发的回收、控制等,这个标准在欧洲都没有,给企业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以及很大的挑战。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那个根本问题━━公平。如果一部分企业去认真实施,而另一部分企业不实施,将势必导致行业再次陷入混乱。
商家之言
2009年下半年实施国Ⅲ标准看来要延后,因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目前对应国Ⅲ是不现实的,国家也会考虑这个因素。否则市场将更加严峻━━成本上升使厂家、商家和消费者压力更大。
实施国Ⅲ标准后,行业将会大洗牌,市场也将进一步规范化,小厂拖大厂,没有创新能力的仿制品争客源、抢市场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改观。(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