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行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路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与中国摩托车市场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如消费意识、消费群体、产品类型等,随着时间流逝,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不断发生着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摩托车市场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悄然无声地转向了买方市场,过去那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早已一去不复返,留给当下国内摩企的唯一道路,无不指向那句最为中肯的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2012年前三季度,行业产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疲软,行业形势严峻,生存的压力已然摆上了台面。尽管行业深埋已久的问题在市场困局中纷纷浮出水面,但面对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难题,却又迟迟无法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我们不禁想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追逐答案的脚步从不停滞,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所经历的试练成百上千,获得答案的方式多种多样,得到的答案也千差万别。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一样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层面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想要弄清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从头到脚地分析。不能东向而望,不见西墙,那样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在这个时候总还是有些作用。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业当下所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妄图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处理好,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狂妄且不切实际的想法,从细微之处入手,将症结一件件厘清才是正途。
如果将国内摩托车行业看作一个棋盘,那么诸多商家,自然就是构成整个行业格局的棋子,当纠缠于他们身上的问题逐步消解,市场环境自然也会慢慢重回正轨。2012年已过大半,但结局仍旧尚未注定,对于行业中的众人来说,现在要做的则是查出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让市场这盘棋活起来。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倾听商家的声音,解决商家难题,从“一屋”做起,行业盛世自然指日可待。
市场艰难,首先感受到压力的便是身处市场第一线的众多商家,在这个时候,商家所发生的声音自然也比以前更加响亮。但在这个声音的背后,苦苦寻求困市真解的业内众人,更应当保持自己的理智。
行业的发展轨迹始终是中立的,只有行业当中既存的企业、商家、消费者,每一层面都能够获得令自己满足的利益,才能够和谐长存。尽管其中每一个层面都拥有自己的发言权,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商家说自己的信誉是最棒的,消费者说价格应该更便宜一些……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谁又能保证自己所发出的声音不带半分私利,完全是为了行业的稳步发展着想的呢?
倾听市场声音,其目的是让企业更多地反思自己。虽然市场一直在变化,但企业的观念却仍显守旧。过去,企业生产会么车,消费者就买什么车,产品销量自不成问题。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单方面的强势,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只会从企业自身层面出发,忽略了市场一线信息的收集。
当我们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当下的市场困局,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暴露出行业存在 的短板。譬如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技术创新、新品竞争乏力、营销手法老套单一等,都是行业普遍存在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尴尬地看到了企业的改革创新、行业的转型升级似乎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许多存在已久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可以给企业时间,但这个时间是多久?5年?10年?还是又一个30年?都是纠结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等,相信市场不会等。老是说着、喊着我要如何如何,我能如何如何,虽看到了问题,却不付诸行动,到头来问题还是在那儿得不到解决,企业的改革创新、行业的升级转型不过沦为一句空话,注定只有被市场所淘汰。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事关生存权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当下困局或许已经烧晕了业内众人的脑袋,病急乱投医般市场举措胡乱挥洒,却不见半分好转。冷静下来,多听听市场中传来的声音,理智分析、仔细应对,方为上策。(来源: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