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作为南美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世界第五大摩托车市场,早已成为世界摩托车领域中一般不容小觑的力量。摩托车业在巴西不仅发展迅猛,而且可持续发展潜力大,这些都使其成为巴西国内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不过前进的路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9年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巴西摩托车业也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值得庆幸的是,纵观巴西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政策环境,巴西摩托车业的发展前景依旧一派光明。
位于西半球南美洲的巴西,国土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无论面积抑或人口都名列世界第五位。巴西在20世纪初开始工业化进程。从50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举借外债获得经济腾飞,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巴西奇迹”。如今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南半球第一大市场,全球第十大经济体,每年吸引的外国投资额仅次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排第二。
雄厚的经济实力、广阔的市场为巴西国内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摩托车业也不例外。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巴西摩托车产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呈直线上升,1994年全国摩托车产量仅8.3万辆,1997年达到37.68万辆,2004年突破百万达到105.7万辆,2006年全国摩托车生产量达到141.3万辆,比1997年增长275%,即10年增长约4倍。目前,全国摩托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此外,巴西的摩托车市场很大,也比较成熟,近年来的年销售增长率都保持在30%左右。2004年摩托车销量达64.41万辆,至2008年全国销量已达154.99万辆,较2004年增长了236%。
巴西摩托车主要生产厂家一是巴西本田,本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开始向南美出口摩托车,自1977年开始在巴西本土生产摩托车,现在已占据巴西国内摩托车销售市场90%的份额。二是川崎,它与APRILIA合作,在APRILIA的许可下,川崎在巴西玛瑙斯(Manaus)自由港生产APRILIA的几款踏板车,只是它们的价格普遍很高,所以市场份额并不大。三是雅马哈,该厂在玛瑙斯已生产了10款车型,其中最成功的是YB125K。
巴西销售的摩托车多为中低排量轻便车型,目前市场85%以上的摩托车为100mL~125mL经济型摩托车,大多为日本Honda系列。随着中国摩托车企业越来越多地进驻巴西市场,中国产各种品牌的摩托车也开始“走红”巴西。据市场统计,2005年出口巴西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主要有大长江、济南轻骑、嘉陵、宗申、钱江、建设、力帆、鑫源、春风、浙江永江和步阳等12家。它们出口巴西的摩托车数量达到了10.83万辆,销售金额达3824万美元。
摩托车业在巴西的迅猛发展首先与其国内的特定环境不无关系。巴西陆上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达175万公里。以公路为主的交通,加之该国允许摩托车上高速公路行驶的政策为摩托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其次,巴西国内摩托车的用途广泛,进一步刺激了摩托车市场。在巴西,摩托车不仅是城市休闲的重要工具,是城市服务行业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中低收入家庭进行短距离和市级间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农村、农场和落后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工具。摩托车的主要用途还在逐步扩展中,甚至取代了小排量汽车。至2006年,巴西摩托车销量已超过小排量汽车的销量。不仅如此,巴西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摩托车市场增长的又一因素。据分析,巴西摩托车价格增长明显低于物价指数上涨,推动了摩托车市场的销售,低利率和分期付款销售模式也促进了摩托车市场增长。
正当巴西国内摩托车业一片欣欣向荣之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巴西摩托车业前进的脚步也遭遇阻滞。2009年仅上半年巴西摩托车销量的降幅已近30%。具体而言,1月~6月,巴西摩托车市场销量为73.19万辆,同比下降29.8%。其中6月销量为12.9万辆,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了33.6%。
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巴西摩托车市场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巴西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势头依旧良好,金融海啸发生后,巴西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危机应对措施使得其实体经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尤其是巴西政府关于向出口企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等政策的提出,更是为巴西摩托车业的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另外,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稳居拉美第一,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人口众多,并具有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和习惯,内需较大;资本回报率高,外资进入积极性高,这些无疑也是巴西摩托车业在短期内恢复并继续强势前行的利好因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金融危机带来了阵阵风雨,导致2009年巴西摩托车产销下降,但小小反复不过是黎明前的短暂黑暗而已,相信巴西摩托车业的前景会随着“曙光”降临而愈加光明。(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