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意大利摩托车产业发展状况

2011-08-19

一、意大利摩托车市场近况

(一)意大利是欧洲最大的两轮摩托车消费国和制造国。

截至2009年底,意大利共有摩托车950万辆,而德国、西班牙、法国分别仅有570万、496万和350万。2010年意大利新车注册量约40万辆。

表格1:近年欧洲主要国家摩托车注册量,单位:辆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德国

275.748

261.098

245.841

213.667

190.309

西班牙

395.815

395.341

294.163

178.594

169.446

法国

414.233

448.417

427.907

356.980

343.117

意大利

554.837

566.655

531.359

559.989

407.739

荷兰

63.566

73.664

86.555

112.099

107.641

英国

133.077

144.425

139.427

111.675

96.177

2009年意大利共生产摩托车47.7万辆,远超过其后的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仅10万辆左右的规模。

表格2:近年欧洲主要摩托车生产国产量,单位:辆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德国

100.952

106.340

105.522

105.672

82.438

西班牙

249.472

253.710

245.403

115.734

115.602

法国

259.200

232.427

215.453

172.526

109.705

意大利

695.000

708.550

692.500

641.000

477.000

(二)意大利是摩托车的进出口贸易大国。

意大利摩托车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0%左右,仅次于中国和日本;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左右,仅次于法国和美国。

表格3:世界主要摩托车出口国贸易情况,单位:美元

2008

2009

2010

中国

4810385698

3059597070

4391940479

日本

5797072729

3166467884

3117569050

意大利

2259687192

1560200800

1622204580

美国

1629862204

1162282230

1196491847

德国

1378157151

1081613024

1113757849

比利时

1089663337

797515394

657174129

全球

22781063136

15194744753

——

表格4:世界主要摩托车进口国贸易情况,单位:美元

2008

2009

2010

法国

1997903637

1570110118

1371245474

美国

3122089744

1802404639

1143213930

意大利

1612524849

1107924315

1077099630

德国

1508098304

1124785709

978981422

荷兰

879137280

673942642

647751944

日本

714133648

629348463

592334707

西班牙

996358504

522202512

582219557

全球

21524754993

14236050623

——

从意大利摩托车的进出口国别看:主要的进口国为日本(23.7%,2010年占比,下同)、德国(16.5%)、中国(11.2%)和西班牙(10.9%)。

表格5:意大利摩托车进口情况(2008-2010),单位:欧元

2008

2009

2010

日本

347.248.800

216.266.108

195.582.727

德国

129.300.736

116.295.173

136.410.679

中国

101.332.986

98.757.092

91.928.709

西班牙

131.367.586

76.072.350

89.535.244

台澎金马

41.045.109

50.109.633

63.441.852

比利时

69.915.806

58.249.590

60.639.633

法国

75.397.639

57.288.707

50.635.482

荷兰

83.811.938

56.742.451

46.827.884

奥地利

41.019.130

29.304.578

38.625.334

英国

36.765.842

27.906.917

25.730.374

全球

1.073.975.648

807.356.962

822.286.092

意大利摩托车主要出口国为法国(24.3%,2010年占比,下同)、德国(12.7%)、西班牙(12.4%)、比利时(7.2%)。

表格6:意大利摩托车出口情况(2008-2010),单位:欧元

2008

2009

2010

法国

192.571.142

222.327.988

274.752.911

德国

181.654.105

152.148.591

143.368.366

西班牙

185.684.235

84.285.313

140.412.135

比利时

158.877.869

88.483.302

81.671.414

越南

59.197.285

56.470.641

67.581.220

英国

99.683.057

59.813.157

65.583.677

美国

128.561.352

94.929.395

59.720.150

瑞士

48.514.302

45.285.976

51.833.744

希腊

76.119.123

52.294.924

49.247.147

奥地利

47.617.158

38.890.289

47.134.516

荷兰

58.632.484

52.171.087

45.360.475

日本

35.715.437

27.521.740

30.492.228

澳大利亚

49.964.013

30.461.154

27.671.062

全球

1.516.377.995

1.130.856.599

1.228.151.932

(三)意大利摩托车市场主要品牌

近年来意大利进口摩托车份额(主要为日本、德国)不断增加,意大利产摩托车占有率有所下降。日本品牌以节能环保、质量上乘而深入人心,高端市场则由德国宝马等品牌占据。2010年最畅销的20款摩托车(50cc以上)中,外国品牌占14款(Honda、Yamaha、Kymco、BMW、Kawasaki),意大利本土品牌只有6款(Piaggio)。

表格7:2010年意大利摩托车市场品牌占有率

两用车小于50cc

踏板小于50cc

摩托大于50cc

踏板大于50cc

总体

Honda

30%

13.1%

20%

18%

Piaggio

33%

24%

17%

Kymco

11%

16%

11%

BMW

15.1%

5%

Aprilia

12%

5%

5%

H-D

7.6%

2%

Betamotor

18%

Yamaha

9%

9%

11.2%

14%

Fantic

8%

Malaguti

9%

Garelli

4%

Kawasaki

10.5%

Ducati

9.5%

Suzuki

6.4%

KTM

5.5%

(四)二手摩托车市场

由于意大利经济形势的疲软和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许多人转向购买二手摩托车。2010年意大利二手车市场比2009年略微增长2%。大约有58.3万辆摩托车过户,而同期意大利新车生产和注册量分别大幅下滑26%和27%。

二、意大利刺激摩托车消费措施及其效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意大利政府于2008年底开始相继出台一揽子应对措施。作为其中一项具体措施,2009年2月,意大利政府出台了总额20亿欧元的措施,刺激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的消费措施。措施规定,对消费者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汽车、摩托车及家用电器,给予一次性补助和相应的信贷支持。

2010年3月,意大利政府又通过了一项总额4.2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扶持面临困境的行业,其中3亿欧元用于刺激在厨具、家电、环保住宅、环保摩托车、高速互联网、农业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消费。

这一刺激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据统计,2009年约有11.1万辆摩托车获得补贴。在其他欧洲主要国家摩托车注册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意大利2009年摩托注册量达到56万辆,实现上升5.3%。但由于2010年刺激计划力度减少,只有3.3万辆,2010年的注册量大幅下滑至40.7万,同比下降27.2%。

2011年,意大利摩托车注册量继续大幅下滑,上半年仅16.4万辆,同比下降15.7%。意大利摩托车协会主席表示,2009年意大利摩托车行业接受了1.36亿欧元的刺激政策,2011年需要继续保持对国内市场的刺激政策。

据欧洲摩托车工业协会(ACEM)预计,欧洲的城市化比率将由目前的60%提升至2020年的80%。由于摩托车在解决交通拥堵(机动性强、容易停车)、低污染和高能效等方面的优势,未来十年欧洲的摩托车产业仍是增长态势。(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