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消逝的荣耀 罗孚摩托车、汽车

2012-06-19

罗孚本身的生命可以分成好几个阶段,从自己奋斗创业,到身不由己与大集团合并,再到二次合并,最后被拆分出售。罗孚从一个独立的公司品牌,变成了集团品牌,它的历史真的不短,但是真真切切属于他们自己的,想必只有最初的那一段时光。

自公司成立的那一年起,1877,罗孚公司的故事就给交通运输史提供了有趣而且浪漫的篇章。这个伟大企业的种子由John Kemp Starley和William Sutton播下,他们联合成立了“Starley & Sutton”公司,制造前轮大后轮小的自行车和三轮自行车,工厂位于英国考文垂。

那时的考文垂还只是一个小城而已,无论是工人的数量还是消费者的数量都少的可怜。而当时的机械也很原始粗鲁,但是J.K.Starley曾经为他的舅舅James Starley工作过,后者被称为是“自行车工业之父”,毕生都奉献给了三轮自行车的完善。

“Rover”这个名字最早由Starley和Sutton在1884年所使用,用来命名他们非常流行的一款三轮车。且不论J.K.Starley的兴趣是否在三轮车上,他还是意识到前高后低的两轮自行车以及三轮自行车没有更长远的发展,人们需要一种像三轮车一样稳定,而像两轮车一样轻便的产品。1885年,他成功了,制造出了罗孚安全自行车“Rover Safety Bicycle”。人们评价它“创造了世界的新时尚”,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自行车的前身。

Starley本人对这个新产品拥有非常的自信,而合伙人William Sutton则心存疑虑,两人的合作关系在1888年彻底终结。于是Starley全盘接下了公司并重新命名为“J.K.Starley & Co.”,主要生产安全自行车和部分三轮自行车。逐渐,安全自行车在英国广泛流行起来,Starley开创了一个高潮并且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1896年当公司达到顶峰的时候,Starley将手中这项成功的生意换来了大约15万英镑的贷款,于是“The Rover Cycle Company”由此诞生。很快它就成为了这个国家当中最为成功的制造公司之一。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公司的管理层开始将目光投向内燃发动机的制造,还有所使用它的交通工具。

1902年,第一台罗孚摩托车问世,售价55英镑。这是一台拥有2.25马力,名为“Imperial”的罗孚摩托车,自此,罗孚为自己在摩托车领域挣得了声誉,1911年,它们又推出了著名的3.5马力摩托车。不仅如此,罗孚摩托车还在运动赛事中取得了异常杰出的成绩,甚至一度孤独求败。后来罗孚还相继推出过4马力250cc、以及另一款350cc车型,直到1923年公司决定关闭摩托车方面的业务。

关于罗孚让人意外的从摩托车制造转向汽车制造,显然源于1904年它们制造的第一台罗孚汽车,8马力、Edmund W.Lewis设计。伴随着这款车的成功,让公司做出了专注于汽车生产的决定,随后便推出了6马力、12马力等多款车型。1906年经由新的资本注入,公司更名为“The Rover Company Limitied”。

在公众对罗孚汽车空前的支持之下,1907年罗孚打造了一台20马力的赛车,并在曼岛的比赛中击败了所有对手获得胜利。1912年,罗孚公司的产品线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家汽车厂商,车型之多,售价区间之广无人能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孚经由政府订单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此外还有坦克的各种零部件以及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战争期间,罗孚购买了位于伯明翰的工厂,也就是在这里,1919年,诞生了罗孚著名的8马力、双空冷汽车。在1920到1925年间,共有超过17000台车被销售出去。

另一件公司历史上的趣闻发生在1930年一月,罗孚“Light-Six”和著名的“Continental”列车进行了一场比赛。在从法国St.Raphael到Calais总共750英里的距离中,“Light Six”用时20多个小时赢得了比赛,比蓝色列车快了大约20分钟,平均时速60km/h左右。

发生在1930年的英国经济困境,导致罗孚公司不得不考虑进行重组。公司卖掉了位于考文垂的工厂,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伯敏翰。1933年,在总监Wilks的领导下,公司开始尝试打造一批限量生产的高舒适度、高级质感、高性能的豪华汽车。这一步让公司开启了新的汽车时代。1939年二战结束后,公司的汽车产品已经开始拥有了4缸和6缸车型。

世界大战期间,罗孚公司有超过21000员工用来生产发动机引擎、坦克引擎、飞机翅膀、汽车车身等等。这期间公司的总营业额超过了2千万英镑。也是在战争期间,1940年,罗孚公司被要求参与到Whittle喷气机燃油涡轮引擎的制造工作中,而且劳斯莱斯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所有飞机引擎的制造工作都交给了劳斯莱斯,作为补偿,罗孚公司可以接手坦克引擎的制造。(来源:新浪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