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出口放量藏危机,许可制度触暗礁(一)

2005-10-14

从原来的出口配额招标到现在的出口许可证管理政策,2005年出口政策的重大变化已经在出口市场得到明显体现。2005年上半年,我国摩托车出口311.32万辆(不含滑板车),同比增长68.29%;出口金额达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7.92%;整车出口企业(包括外贸公司)达到555家,同比增加328家,增长144%。半年之后,我们再来看出口政策的重大变革,意料之中的“放量”背后,更多的是关乎全行业未来命运的重大隐忧。

“放量”背后危机重重

在出口整车总量和出口企业数量“放量”的同时,出口数量不足1000辆的企业从去年同期的115家增加到334家,出口10000辆以上整车的企业只有72家。中小企业及贸易公司出口业务遍地开花,导致全国共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地区和台湾省)出口摩托车。与此同时,原来不具备资格的中小企业不出所料立即使用其唯一武器━━价格,中国摩托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窝里斗”愈演愈烈。上半年摩托车出口平均单价已从去年同期的367.03美元下降到322.59美元,同比下降12.11%。

实际上,面对出口配额招标的取消,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能阻止一些不规范企业进入。2005年1月,重庆市宣布,取消原来的出口配额管理和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后,生产企业出口的摩托车产品须具备生产准入资格,并获得相应产品的3C认证。外贸企业也必须采购具备生产准入资格企业并获得3C认证的摩托车产品,出口价格不应低于摩托车产品出口同行协议价格。但是,联系到国内3C认证出现的问题,这种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为了行业的整体利益和健康发展,一些行业“议价”规定出某排量车型的最低出口价格。在出口配额招标时代,由于市场份额主要由几大出口巨头把持,它们不仅是行业“议价”的主力,其市场的巨大影响也从客观上阻止了出口单价的恶性下滑。新政策下获得出口资格的中小企业及贸易公司,在没有品牌、渠道和规模优势的情况下,价格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法宝。有关人士在2004年底接受采访时就指出,行业“议价”在出口许可证政策实施后将成为纸上谈兵。

与此同时,新政策下出口单价不断下滑给相关进口国反倾销以诉讼口实。2005年9月4日,巴西总统鲁拉明确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巴西政府将毫不迟疑地对中国产品采取市场保护措施。巴西之外,中国产品所到之处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低价格甚至超低价格的中国摩托车,很容易成为反倾销攻击的目标。一旦反倾销提上日程,企业不仅支付巨额的机会成本,反倾销诉讼及结果的差异还将使中国企业不胜其烦,甚至就此退出该市场。

出口企业资质的良莠不齐,不仅使规范管理愈加困难,加大遭遇反倾销的几率,也进一步损害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的整体形象。长期价格低廉的形象不利于企业高端战略的开展,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入高利润主流市场的成本。低价格、低品质的行业形象一旦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摩托车企业的整体走势。(摩托车趋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