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行业税收现状
我们似乎永远难以从那些“雾里看花式的企业报表中看清这个行业的真实现状与实质。多年来,摩托车行业偷漏税现象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发文要对一些偷漏税严重的行业进行整顿,摩托车行业正是其中典型。风风火火的行业产销形势和“世界第一摩托车产销大国”的美誉并不能掩盖这个行业积弱多年的现状。据悉,此次消费税调整跟国家税务总局的“整顿意见”不无关系。
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资料来自中国税务网http://www.ctax.org.cn),不难发现一些在产销榜上风光无限的企业并没有上缴与之匹配的纳税额。
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2004年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纳税最高的是五羊-本田,达到了34354万元,而和五羊-本田产销量相差无几的民营企业却只纳了其十分之一的税。税收上的巨大鸿沟彰显了整个行业的畸形竞争格局。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每年国家从摩托车企业征收的消费税应该在60亿元左右。而实际征收的消费税却仅有20亿元。换句话说,这么多年以来整个行业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其实也就是维持在3%的水平。国家规定的10%的税收最终只能收缴了3%多一点,那将近7个百分点的消费税最终都流入一些企业的腰包。
曾负责为新消费税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权威性的数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从调研结果看,实际国家收到的消费税也就在3%的水平,产量排在前几位的企业几乎是应收尽收,也就是说剩下的企业大多存在偷逃税现象。对于小企业来讲,新税改的实施将使他们的避税风险增大,偷逃税的动机下降,而对于大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扶持与鼓励政策。”
这个“沉默的大多数”究竟在这个行业占了多大比例,权威人士的说法令人咂舌,该数字高达90%。这就意味着不到一成的企业在严格按照规定交纳消费税,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企业平均才交纳了2.2%的消费税。
更有甚者,大量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及目录外的非法生产企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不开发票偷逃消费税,同时也偷逃了增值税;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也从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保护伞。整车销售时开票与不开票的销售税率相差16%左右,正是这16%的税收成本使这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大幅度压低价格与正规纳税的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大企业的规模效益被税收成本抵消,在价格上无法与偷漏税企业竞争。消费税实际支出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整个行业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状态。 (摩托车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