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整个行业处在一种相对混乱的发展之中,整车企业各自为战,配套企业鱼龙混杂,销售渠道本末倒置,相应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文化建设更是空中楼阁。完善的制造体系应该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以及相关的标准、接口等。制造体系的实力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行业现状则是对进一步发展存在制约作用。
随着竞争的加剧,围绕制造而展开的链条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已经不能再按以前的那种供求关系来发展,特别是整车企业,应主动对配套企业进行引导和改造。供应商对生产商来说,也不再只是一个临时的支持性部门,它对整个制造体系的影响可以顺着链条一环环放大。一个产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企业、大集团,还要视其产业配套体系如何。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正成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价值链。
因此,我们在强调自主创新、开发投入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整车和配套企业都要具有完整的发展脉络:设计研发、质量、服务、品牌,从多方面打造企业的实力。我们还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用平台化、模块化等的发展模式来支撑整个制造体系,同时,坚持以技术为先导,打破所谓的“技术恐惧症”,逐步且系统地进行技术开发与升级,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提升技术实力,并最终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在现阶段,在技术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做好长期蛰伏的准备,并用最好的质量去规避技术落后的劣势。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隐藏在产品的质量中,今天“中国制造”为提升质量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在未来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式得到回报,那就是━━效益。质量带来的是品质,品质形成品牌,品牌就是效益。当各个层面的品牌都有效益显现,产业的效益也就凸显了。 (待续)(摩托车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