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总产量低于30万辆的企业,就可以认定它已经处于被猎食的地位了,如果不断然变革,前途则极为渺茫。而产量30~80万辆的企业,处于可上可下的境地,如果不顺应时代大势积极调整企业内外,一样会沦为失败者。以下列出比较典型的已经明确转向的差异化企业,并给出统一的预测:
宗申8226;比亚乔:确立以“文化&赛事”为特色定位的战略发展方向
环松:确立“大排量、高端化”的战略发展方向
豪进:确立“差异化车型”的战略发展方向
银翔:同晓星合作,确立“差异化车型”的战略发展方向
银河:确立以“越野运动”概念为战略发展方向
望江:确立“大排量,高品质”概念的战略发展方向
黄川:确立“赛车运动”概念为战略发展方向
凌肯:确立“赛车运动:概念为战略发展方向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上走差异化的企业将冒有巨大的风险,姑且不论这些企业能否有技术实力和制造平台来执行这些确定的发展战略,但能勇敢的踏出这一步就已经赢得了我们的钦佩和赞扬。
共有优势:产品外观新颖;产品线丰富;差异化产品没有竞争者;转向快。
共有劣势:产品成本无法同规模化企业相比;产品品质有待提高;新品开发投入大;市场风险巨大;构建新的网络与售后服务。
生存概率:50%
产量在5万辆以下,位于行业末端占一半以上的摩托车企业有60家左右,除去极少数精品化的企业,其余的都已经陷入半破产的窘境地,这些企业想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咸鱼翻身,希望是小之又小了,虽然并不排除有创造奇迹的企业,但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生存概率:10%
结束语:
笔者闭口不谈出口而只谈国内市场的原因是出口作为某些所谓出口型企业的救命稻草其实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有厂家甚至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出口就是冲着出口退税去的,个中猫腻难以明言。中国摩托车行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劣势已表露无遗,本田近日调整零配件体系表明,在价格上退无可退的中国企业即将迎来世界级对手的价格战,这对某些所谓的“出口型”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具有一定实力和前瞻性的企业如果要改变被动的局面,就必须要借行业变革的大趋势,迅速积累技术实力,提高生产制造平台,脱离初级的模仿阶段,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才能真正成长为系统健全的现代摩托车企业,这才是中国摩托车出口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整个行业的自我救赎之道。(摩托车趋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