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重庆五大品牌摩托车整车厂之一的力帆摩托掌门人。在重庆“摩帮”的领头人都在寻求南下、东进以及海外战略大力扩张摩托车生产规模时,这位总是善于制造惊奇的商界儒者却大举向汽车产业进军。这是摩托车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吗?
付中秋,重庆秋田齿轮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年产齿轮达到1亿件,占据中国摩托齿轮近40%的市场。该公司跻身本田、宝马、雅马哈等国际品牌摩托车的配套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齿轮生产基地。小小的齿轮产业,怎么玩转出今天的成绩?
【核心提示】
日前,在随市经贸部门赴重庆考察摩托车产业时,记者有幸遇到在中国摩托车整车和配套产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尹明善和付中秋,面对面听他们谈摩托车产业的现状、未来,谈他们自己经营企业的思路和经验,以及对江门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建言。希望他们的心得,或许能给江门摩托车产业里寻求突破或做大做强的企业以启示。
【本期嘉宾】
“秋田齿轮”董事长付中秋:
小齿轮转动大世界
重庆“摩配”企业成长于大环境
记者:听说您是靠1万元起家创业的,能简单谈一下“秋田齿轮”的发展吗?
付中秋:我最开始下海是在1993年,当时花了1万元租了几套生产设备,受到重庆建设厂厂长的启发,开始给嘉陵做主动齿轮的配套,慢慢地越做越大。
到1998年的时候,我主要还是做嘉陵摩托的主动齿轮,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员工100多人,新厂房占地100多亩。企业规模扩大后,我感觉单一的生产品种已经很难维持企业发展了,就开始向生产变档齿轮发展,同时向广东、浙江以及海外市场拓展。
记者:重庆为什么能孕育一大批具有很强实力的摩托车配套企业,江门却没有实现?
付中秋:重庆摩托车配件产业的发展,最早是源于嘉陵摩托,随后又有建设、宗申、力帆和隆鑫等。这几家品牌整车厂拉动了大量零配件企业的发展,“摩配”产业逐渐完善,反过来又促进这几个品牌整车厂不断做大做强。
重庆孕育了数百家配套企业,江门为什么做不到?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重庆现在有五大品牌整车企业以及数家二线、三线企业,他们每天都向你要货,你自然就要扩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广东、江浙等地扩展,最后产品就逐渐由国内转向国际发展。
“大长江”助“秋田”提升质量
记者:您给江门的摩托车整车厂做过配套吗?具体情况如何?
付中秋:我是1999年南下广州销售齿轮的。当时广东摩托车厂对配件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所采用的齿轮主要是一些大国企、台湾和日本的产品。到了广东我才发现,我们的齿轮质量不行,于是,我马上把技术骨干全部叫到广东,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向广东企业承诺,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要一分钱。
经过努力,“秋田齿轮”达到了广东摩企的要求,并成为“大长江”等国内一线企业的重要配套企业。我们的合作是从2002年开始的,该企业对零配件的要求很高,这也使我们的企业在质量上逐步提升。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广东这几年的摩托车市场之所以越做越好,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目前,我们除了给“大长江”做配套之外,还给气派等江门企业做。
记者:您对“秋田”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具体规划吗?
付中秋:“秋田”将把产品销售的重点转向出口,未来3年出口产量将占到70%。公司已经和本田签约,明年每个月要提供不低于50万套齿轮,目前公司的月生产能力只有80万套,这就需要不断扩大规模。
“秋田”还要积极进入国际一线摩企,如比亚乔、雅马哈、宝马等的配套体系,同时兼顾其他类型的齿轮。我们现在同时在做军工产品,如给装甲车、风力发电机、轿车、载重车等做齿轮,实现齿轮生产的多元化。
江门“摩配”也要注意品牌化
记者:江门的摩配和重庆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江门“摩配”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付中秋:在江门做摩托车零部件,如果没有“大长江”的定点支持,就很难做成品牌,因为劳动力、加工、原材料成本相对内地较高。我在棠下有块地,到现在还没敢建工厂,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在内地,运输成本太高。
另外,做摩托车配套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要树立品牌意识。我在重庆,是摩托车零配件企业里最早打广告的,而且还是重金打广告,在重庆的江边、机场附近我都投入了广告牌,每块价格超过百万元。摩托零部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需要品牌化,质量差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
江门的摩托车零配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但要进入“大长江”的配套体系,而且要占领广东、乃至全国的一线摩托车企业,有机会还要进入国外的摩托车品牌企业。
【本期嘉宾】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摩托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强
记者: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大力提倡发展高新技术、微电子等产业,似乎对传统的制造业如摩托车等不再看重,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摩托车产业?
尹明善: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中国的摩托车是一个很争气的产业,产量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一,销量世界第一,总量占了全世界的60%,这个产业难道不值得珍惜吗?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还融入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国际竞争力。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生产的电脑、DVD、彩电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这些产品的芯片都是别人的,比如电脑,人家一个芯片赚的钱就比我们制造整台电脑赚的钱还多。
不久前我和一个台湾老板聊天,我告诉他,大概5年前,内地的摩托车还有几个配件需要台湾配套,但现在,对不起,这些零配件内地不仅可以生产,还可以出口到国外了。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设计每一个摩托车零配件,甚至可以制造每一个零配件,这真的很不简单。
记者: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摩托车产业是一个自主创新能力很强的产业,是吗?
尹明善:一个国家,只要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低于20%,它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也是这样。我估计目前中国摩托车产业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不超过10%,是一个自主创新能力很强的产业,值得媒体、政府去表彰,去鼓励和宣传。当然,中国摩托车也有不争气的地方,不少企业在外面乱“打仗”,特别是在国外市场上相互压价竞争,这一不正常的竞争,导致中国不少摩托车企业退出了很多国外市场,得不偿失。
向汽车延伸是坚守主流
记者:力帆集团从摩托车向汽车产业升级,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尹明善: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统计都包括摩托车在内。力帆曾经尝试过多元化,房地产、酒和烟草等都涉及过,后来才发现,目前中国民营企业还不够大,不应该过多地走多元化之路,做好自己的主业才是最重要的。
摩托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个国家从穷到富的时候,摩托车会越来越多;富到某一个点,摩托车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富到一定程度,汽车就开始代替摩托车了。比如日本,居民拥有摩托车的比例最高达到35%,但是现在连3.5%。都不到。正因为这个经济规律,许多著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都向汽车延伸,如本田、宝马、起亚等。
我认为,摩托车向汽车延伸是坚守主流,所以力帆就在积极向这个方向迈进。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是一般企业的5倍,而摩托车产业的利润又只有一般企业的一半,很多企业去做房地产等,可能是对摩托车有点灰心了,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些坚持做制造业的企业致敬,无论怎么说,制造业都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江门肯定会迎来大发展
记者:江门也是一个重要的摩托车产业基地,在您的眼中,它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尹明善:江门以大长江为代表的摩托车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江门处于沿海地区,交通方便,特别是出口具有优势,公司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子公司“气派摩托”的规模。
现在,很多国内的大城市越来越不重视摩托车产业,但江门应该在乎。你一旦不重视传统的摩托车产业,肯定会有别的地方重视,如此一来,就会给别人迅速发展的机会。江门的政府很重视摩托车产业,肯定会迎来很大的发展机遇。从目前来看,江门和深圳、佛山相比,可能很多产业都拼不过,但是摩托车产业却占有绝对优势。从长远眼光来看,8年、10年之后,在摩托车产业上,江门未必就没有冲刺冠军的实力。
当然,江门现在一家独大的布局,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有多家品牌企业共同崛起,才能促进一个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并带动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方面,重庆比江门有优势。另外,江门的摩托车配套企业,在做“摩配”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向汽车配套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