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2008年前三季度摩托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8-11-11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面监种种挑战。我国摩托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比较稳定,摩托车产销、出口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指标依然保持比较好的增长,其中出口对全行业的拉动作用依然突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各项主要指标增幅有所回落。详细情况如下:

一、产销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同比明显回落。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雨雪冰冻灾害,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而且余震波及省份较多,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产销增速有所放缓,全行业摩托车产销2125.49万辆和2115.48万辆,同比增长14.43%和13.5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9和4.23个百分点,其中,二轮车产销2004.97万辆和1996.49万辆,同比增长13.43%和1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2和4.31个百分点;三轮车产销120.53万辆和118.99万辆,同比增长34.15%和33.41%,比上年同期回落5.12和6.1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行业摩托车产销率达到99.53%,比上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全行业摩托车库存达到80.66万辆,同比增长22.33%。

从月度产销情况看,除2月份受春节长假的影响产销量较低外,其它月份产销均在230万辆以上,其中,4月份产销达到254.04万辆和252.47万辆,是今年以来月度产销的最高值,5月份以后产销回落,8月份产销回落到236.73万辆和234.41万辆。

从季度产销情况看,一季度产销632.86万辆和640.17万辆,同比增长15.52%和17.05%;二季度产销746.12万辆和739.69万辆,同比增长14.28%和12.97%;三季度产销725.22万辆和715.30万辆,同比增长15.20%和12.79%;可见,二季度产销好于其它两个季度。

二、50ml、100ml、110ml、125ml和150ml五种排量二轮车占据市场近九成,其中50ml、110ml和150ml三种排量增势显著。前三季度,在摩托车各排量中,产销排名前五位的品种依然为125ml、110ml、100ml、150ml和50ml二轮车。其中,125ml产销891.39万辆和889.69万辆,同比增长4.30%和3.29%;110ml产销323.90万辆和324.18万辆,同比增长24.50%和23.27%;100ml产销257.69万辆和256.04万辆,同比增长6.90%和6.64%;150ml产销224.08万辆和224.39万辆,同比增长32.20%和32.56%;50ml产销207.60万辆和206.03万辆,同比增长25.86%和25.34%。前三季度,上述五种累计产销1904.65万辆和1900.34万辆,约占摩托车产销总量的89.61%和89.83%。从近年来各排量的增长情况来看,50ml、110ml和150ml三种排量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近两年来产销增势比较显著。

三、摩托车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带动行业产销水平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受国内消费环境的制约,我国摩托车出口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行业产销水平的提升。据中汽协会对全国9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出口情况统计,前三季度,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出口摩托车806.11万辆,同比增长36.29%,增幅高于行业销售量增长22.73个百分点,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94%,拉动行业增长11.52个百分点。

从月度出口情况看,摩托车出口量呈前低后高的走势,4~8月份月度出口均在90万辆以上,9月份出口有所回落。从增长速度来看,摩托车月度出口均呈快速增长,月累计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

四、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摩托车工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行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增幅有所回落。据中汽协会对全国11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指标月快报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摩托车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50.96亿元,同比增长17.7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1个面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50.97亿元,同比增长17.37%,比上年同期回落7.6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6.44亿元,同比增长17.06%,比上年同期回落7.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6.82%,比上年同期回落38.2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摩托车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比上年同期明显放缓,特别是产值和收入指标6月份以后增速回落,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7、8月份是摩托车行业的淡季等因素的影响。

从利润总额增长情况看,前三季度摩托车生产企业利润总额增长比较平稳。这主要归功于摩托车工业比较成熟的出口市场带来的收益。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房市、股市不断走低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国内制造业生产经营面临种种困难、消费者对市场报观望态度,持币待购现象严重,汽车制造业受此影响尤为明显,前三季度汽车月度销量大幅回落,8月份产销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相比较,摩托车工业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摩托车产销继续保持比较平稳的发展,全行业利润总额在微利基础上,继续保持小幅提升。其中,出口对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对摩托车的种种限制,我国摩托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年年攀升,在中汽协会统计的11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中,有93家企业有出口业务,出口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打拼,部分摩托车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出口体系。加上多元化的出口战略,降低了出口风险。尽管人民币升值使摩托车出口企业利润大大缩水,但企业通过改变结算方式等多种手段归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摩托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实现快速增长。

五、摩托车骨干企业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小优势企业发展更为引人关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摩托车工业尽管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行业发展依然比较稳定,这不仅得益于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中小优势企业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从产销量情况看,前三季度,销售量排名前10家企业完成销售1229.78万辆,占摩托车销售总量的58.13%,比上年同期下降0.97个百分点,排名前20家企业销售1615.91万辆,占总量的76.38%,比上年同期下降0.66个百分点,排名前30家企业销售1790.48万辆,占总量的84.64%,比上年同期提高0.42个百分点。从企业出口情况看,出口排名前10家企业累计出口21.04亿美元,占摩托车企业出口总额的51.97%,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前20家企业出口29.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53%,比上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前30家企业出口33.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3.15%,比上年同期提高1.20个百分点,从企业盈利情况看,利润总额排名前10家企业累计盈利17.97亿元,占摩托车生产企业利润总额的88.45%,比上年同期提高6.78个百分点;排名前20家企业盈利19.80亿元,占摩托车生产企业利润总额的97.46%,比上年同期提高6.99个百分点,排名前30家企业盈利20.17亿元,占摩托车生产企业利润总额的99.26%,比上年同期提高6.9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型骨干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中小优势企业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品结构等,在行业竞争中得到较快提升,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