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金融风暴中的机遇

2008-12-03

进入2008年,世界经济似乎命运多舛,从粮食到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全面飙升,再到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而对于中国来说,更是经历了大悲大喜;从年初百年一遇的冰冻灾害,到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身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企业和每一个个体都不是旁观者,我们既是亲身经历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更是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危机都蕴藏着风险与机遇,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面前,对于整个摩托车行业来说,对于一部分优势企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甚至是赐予了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

尽管经济发展和美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作用于信心层面。美国经济发展是依赖于虚拟经济,而中国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实体经济;美国的实体经济多为豪华奢侈品,而中国的实体经济更多是工业用品和日常消费品。因此,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机会大于挑战,馅饼多于陷阱。

具体到摩托车行业而言,大多数依赖国内市场的主流品牌早已经历风霜雨雪,当前的危机比起各地禁摩政策的扼杀还是小巫见大巫。数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行业摩托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同比增长14.5%和13.8%,产销率达到99.6%,截至9月底,摩托车企业累计出口金融超过40亿美元,出口量超过800万辆,摩托车月均出口超过85万辆,出口金额及数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当哈雷把摩托车当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大肆推广时候,中国产摩托车却以生活交通工具的身份向欧美市场强劲出口。在经济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旺盛的时候,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难以被发达地区主流消费者认可,而随着经济衰退,居民消费力下降,中国产日常生活必需品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因此,金融危机并不是对所有实体企业都产生负面影响的,对那些专心发展主业的企业来说,迎来的可能是春天。

但凡事有例外,对于一大批靠投机起家的所谓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则敲响了警钟,甚至是致命一击。在这次金融风暴面前,力帆再一次成为“明星”,使之一夜成名的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保险公司AIG。AIG的9000万美元的注资是否到位值得怀疑,因为从力帆7月份宣布合资到9月份AIG申请破产被接管,只有短短不到2个月时间。据华尔街资深金融人士分析,AIG在7月和力帆合资的时候,自身危机已经有端倪了,所以不排除AIG希望通过投资中国的景气产业分担这种风险。由此看来,AIG和力帆当前的处境正应了尹明善那句“同舟共济最为贵,错过此渡无好舟”。

AIG自身难保,A股市场一片“泛绿”,合资前途渺茫,融资道路无望。曾经辉煌的力帆摩托在漂亮转身后,面对的却是无尽的困境。这就是力帆放弃主业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结果,或许力帆将成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牺牲品。

近来传言,广东有若干家摩托车企业陷入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有的甚至破产关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深入摩托车、汽车、房地产等各个领域,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而这些企业关门是迟早的事,只不过这次由美国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加速了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我国政府多年来出台的治理整顿政策远比不上这次危机的作用。这也是摩托车行业多年以来所期望的结果。

而相对盲目多元的企业,专心摩托车主业的厂家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影响确实有限,一是摩托车制造作为传统行业经营负债率不高,风险相对较小,二是专心摩托车主业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

在时间面前,任何危机终将成为过去,看得见的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看不见的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而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入发展变化,发挥我国经济在世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发挥我们在制造和成本方面的比较,进行海外投资建厂或以低成本进行海外并购,拉近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距离,使中国摩托车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因此,这次经济危机加速了摩托车兼并重组和洗牌的进程,为中国摩托车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正可谓风险与机遇同在,危机中也有机遇。(摩托车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