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圣保罗市一些街道的市面上,汇聚了超过200家售卖摩托车零配件的店铺,货品多为来自中国内地的品牌。巴西现已有超过30个中国内地品牌的摩托车销售,而这些产品在巴西和中国内地均设有了装配线。巴西摩托车、摩托自行车及自行车生产商协会(Abraciclo)表示,来自中国内地的赤兔马及嘉陵等品牌相当活跃。
10年来,巴西对摩托车的需求大增,每年售出逾200万辆;中国制摩托车则在过去的3年里乘势崛起。巴西马瑙斯自由区有13家摩托车生产厂,其中8家生产中国型号;另有6家专门生产中国设计摩托车的工厂也将在不久启用。自由区外也有一些新厂专事生产中国设计的摩托车,其品牌有Microservice、MotorZ等。
据统计,巴西摩托车市场的中国产品占有率已增加到接近10%,这对称霸当地市场逾30年的龙头企业———日本本田(Honda)构成了威胁。目前本田在巴西的市场占有率仍高达71%,但较10年前已下跌了15个百分点。巴全国摩托车分销商联会(Fenabrave)称,另一日本生产商———雅马哈(Yamaha)的市场份额亦在减少,现时为11.5%;此外,同为日系的铃木(Suzuki)为8.1%。
巴西本地生产商的快速崛起引人注目。本地品牌Sundown正在与中国供应商轻骑及宗申等合作。另一巴西生产商Dafra则从力帆、隆鑫及宗申进口零部件;Dafra今年已售出75000辆摩托车,较预期多15000辆;2009年预期销售数字亦由90000辆上调至128000辆。另一巴本地生产商Kasinsky则从力帆、宗申,以及韩国摩托车厂家晓星进口零备件;Kasinsky预期2008年可售出20000辆摩托车,较2007年增长20%。该公司计划到2010年生产50000辆。除此以外,其他的巴西小型业者也在向中国,或通过巴西供应商购买中国的零部件与技术。
由嘉陵集团全资拥有的巴西本地生产商MotorTraxx,年产量已由2007年的25000辆,跃升至2008年的36,000辆,预计2009年更将达到80000辆。这家已投资了2000万美元的公司,2009年还将再获注资2000万美元以扩大生产及引进新产品。他们计划引进一款600cc摩托车,并生产出口至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当然,对于嘉陵集团来说,这可算是一个突破,因为目前大部分的中国制摩托车,使用的还主要都是250cc的引擎。
据悉,巴西已在2009年1月生效了反污染排放新例,摩托车需要采用例如电子燃料喷射、催化转化器等新技术,以便将一氧化碳排放由5克减至2克。与之相关的是,对优质环保零件和新技术的需求,无疑将给摩托车分销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带来更多的机遇。
无论如何,在中国公司的注资支持下,巴西可望成长为全球的四大摩托车生产地之一。(易全)来源:在线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