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醒的“红海”。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走上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作为中国民用摩托车的开路先锋,嘉陵不仅是国内第一家生产民用摩托车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把中国摩托车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现在,“嘉陵”摩托车已出口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30余个,累计出口量200多万辆,实现出口创汇数十亿美元。20多年的跨国经营发展,嘉陵由此实现了由引进技术到输出技术,由单一销售产品到输出品牌、输出服务,由拓展海外市场到开发世界资源的成功转身。
今年以来,嘉陵实施“蓝海”新战略,以自主品牌为核心竞争力,以差异化产品抢占新市场,分别对东南亚、南美洲、非洲、欧洲等地实施不同的战略决策,取得了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促进了企业的较快发展。目前,嘉陵集团的海外布局已初具规模;印尼工厂产能已达5万辆,哥伦比亚工厂产能超过3万辆,巴西工厂产能达到10万辆以上……
跨国经营发展历经3个磨炼阶段
早在1982年,“嘉陵”CJ50型摩托车在春季广交会参展,就经香港客商代理出口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托车产品。经过20多年海外市场的精心培育和发展,目前,嘉陵已培育起了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4大主要市场,在全世界拥有国际代理商、经销商300多家,并在全球建立了2000多个专卖店和维修站,逐步筑起了嘉陵摩托车外销国际市场的“快车道”,并在海外市场拥有了大量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和忠实可信的经销商。
20多年来,嘉陵集团一直着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探索试验到发展提高的3个阶段。一是探索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嘉陵摩托车主要通过代理出口国际市场,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逐步试验摸索,产品主要为小排量摩托车,出口市场少,品种单一,出口量小。二是培育成长阶段。1988年嘉陵获得行业首个自营进出口权后,便开始着手构建国际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品种、出口市场和出口量逐渐增多。三是发展提高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嘉陵积极实施全球市场战略,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并在几大重点市场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嘉陵分别在美洲和东南亚建立了3个生产基地和两个贸易公司,已基本完成国内5家生产基地、国外5家公司的“5+5”全球战略布局,为嘉陵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色嘉陵模式 创新变革占先机
嘉陵集团在20多年的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外经营模式。
在新进入的市场,嘉陵采取了“先贸易、再技术,后资本”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逐步在重点海外市场形成产地销售的经营模式。同时,由于国际间市场形态差异不小,嘉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实际状况重点投入,形成核心市场。
在产品上,嘉陵根据海外市场的消费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具有自身技术特色的差异化品种,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差异化竞争调整,这也是海外市场正在经历价值回归的过程。目前,嘉陵正重点推广133发动机技术平台车型、JH600车型和特种车系列,不断提高差异化产品比例,逐步占领市场。
在品牌建设上,嘉陵一直着力发展自有品牌,坚持出口产品优先使用自有品牌的原则,其出口量已超过出口总量的50%,同时做好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做好自有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到目前为止,嘉陵集团已在70多个国家或地区推广使用嘉陵品牌或联合品牌。而这次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自主品牌市场冲击远比贴牌市场小”的特点也证明了嘉陵战略的正确性。
战略布局 品牌立位
嘉陵对国外市场的定位是:东南亚求量,南美洲求利,非洲求突破,欧洲树形象。为实现这一目标,嘉陵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充分利用先期战略布局和品牌两大优势,加强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细分市场,精耕细作,积极探索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新途径,先后在印尼、巴西等地建立了控股公司,在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帮助客户建立了7条散件生产线,实现了以产品出口为主逐步向技术、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并在巩固南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和中高端市场。一方面,加强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和网络建设,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调,努力提高海外市场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薄弱环节,细分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市场结构,加大对新兴市场和重点市场的投入,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嘉陵正积极推进与德国在西非六国、与MZ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合作以及在墨西哥建立合资公司等事项。
嘉陵集团副总经理任庶指出:嘉陵的“走出去”战略,其实就是变“坐商”为“行商”的一项具体实践。对非洲市场,嘉陵加快了开发新市场的速度,在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点基础上实现销量提升,还努力寻求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在非洲建立摩托车生产和销售基地,最终实现嘉陵以巴西traxx公司为平台和根据地,逐步导入嘉陵核心战略产品,并拓展周边国家市场,以持续提升嘉陵在南美市场的占有率,使南美市场成为嘉陵的海外利润增长点;在欧洲市场,嘉陵导入了嘉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H600摩托车,树立嘉陵高技术、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在亚洲,嘉陵加大了对重点市场,如印尼等东南亚市场的扶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快速提升嘉陵品牌销量。
内外一盘棋 以管理促营销
今年来,嘉陵集团上下一心,内外一盘棋,以管理促营销,强化了摩托车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加强了出口订单组织管理;对外贸产品进行梳理、调整,搭建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外贸产品平台,坚决砍掉亏损产品,提升了盈利能力;强化外贸基础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定价、薪酬激励和绩效考评体系。
具体的举措,一是将嘉陵外贸公司打造成为嘉陵的国际贸易商贸平台。为实现海外市场新的突破,嘉陵以“走出去战略”为基本指导方针,以强化市场策划为基础,以多元化出口方式为手段,以提高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提高自有品牌占有率、提高海外市场销量、提高产品利润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团队素质为保证。二是转变外贸公司经营机制,改善海外子公司管控模式,规范运作。外贸公司实施了新的薪酬制度和措施,对海外子公司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调动外贸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营销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加强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努力开拓欧洲、非洲新市场,并提高海外市场服务能力。针对非洲市场,嘉陵将着力在拓展市场份额上下功夫,提高非洲市场销量,实现“量”的突破。而针对消费者比较成熟、产品品质要求高的欧洲市场,则力推产品品质好、排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赢得市场美誉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 走出国门天地宽
尽管摩托车企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内外行业竞争的加剧,但也面临着一些历史性的好机遇,如国家出台了财税、金融、投资等系列重大政策,尤其是摩托车出口退税税率由11%调整到14%,对摩托车下乡实施政策补贴等,有利地促进了摩托车企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对西方人来讲是钱少了,油贵了,因此造成了轿车少开,摩托多用的趋势,因此,也带动了国内摩托车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并在世界各地投资建厂。
2008年6月27日,正在巴西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视察嘉陵集团巴西工厂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坚持“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嘉陵要继续强化技术研发,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形象,为中巴友好合作作出新贡献。
嘉陵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龚兵表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嘉陵决心以开放的心态,在开发海外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与国内外同行和各界朋友一道,精诚合作、共克时艰,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