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中国三轮动力革命究竟走向何处?━━强制风冷离我们还远吗?

2010-08-18

历来,三轮摩托车的动力问题,都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很多厂家都提出类似的口号:我们的三轮车发动机是行业最专业的、最适合三轮车使用的。与之同时出现的另外一种言论是:其它很多企业的三轮车发动机是从二轮车那边直接拿过来的,不具匹配性。

这样的争论在几年前就有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自个儿的产品含金量究竟几何。不过,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壮大,农村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二轮摩托车市场的相对饱和,都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三轮摩托车动力的升级转型,三轮车心脏的升级大业,终于提上了各大企业的议事日程。

在前不久北京展会的高峰论坛上,就提到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在同一起跑线上,几年前所谓的“匹配”已不再是争论点,行业的竞争已经潜移默化到“水冷和风冷”,究竟是风冷发动机好,还是水冷发动机好?或者是两者兼具的风/水冷发动机最好?这也是中国摩托车“技术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的探讨,将决定中国三轮摩托车的未来走向何处。

先说风冷发动机,自然风冷是利用大自然的优势,在节约能源上比油冷、水冷更有效,其优点是造价低,故障少,重量轻,使用维护方便,对地域和气候的适应性强,而且暖机时间短,磨损小,加上相关部位属单体结构,利于大批量生产。但自然风冷发动机的使用却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它对摩托车迎面来风的要求高,且摩托车前半部不能有遮挡物,否则将极大地降低冷却效率,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此种情况在三轮车上的表现尤为突出,三轮车存在整车负载大、车速慢、前方遮挡物多等因素,而普通风冷发动机的迎面风量小,散热性受阻,就如“微风徐徐,扑面不寒”,容易导致功率损耗大、整车无力、机油消耗快、油耗高、使用寿命短等弊病。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技术人员们一直都致力于研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产品,风冷发动机在三轮摩托车上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那么,换水冷发动机又怎样?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样,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独具慧眼。

水冷发动机的性能要强于风冷发动机,它通过水的循环利用带走热量,具有效率高、效果明显的优势。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噪音低、工作效率不受环境影响。不过由于其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导致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高出风冷发动机许多,而成本转移往往也是目前三轮摩托车行业比较头疼的问题。因此,研发出一项既有风冷优势,又具水冷优点的发动机,已是势在必行。

在苛刻的市场条件下,商家的利益诉求和消费者的使用诉求,给中国三轮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升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在当前局势下,哪个企业能够先一步研发出同时具有风冷、水冷优点的发动机,哪个企业就能在三轮车行业里一马当先,抢占更多市场。外行人看,这不过是一次发动机散热功能的小小升级,然而对于这个行业来讲,却是一次划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变革。

强制风冷三轮车专用发动机的横空出世,明显是一个颠覆传统之作,它不仅深深立足于风冷发动机的传统技术优势,而且具备水冷发动机贯有的优异性能,与其说它的出现是一次技术的升级,不如说是一次整个三轮摩托车行业的决心和信心的提升。

强制风冷发动机自带散热风扇(与曲轴对应1:1),该风扇带来的风量不受车速和外部遮挡物的影响,并备有特殊设计的导风罩和波形散热片,缸头自带冷却风道,极大地优化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使发动机功率损失低、油耗低、寿命更长,且适配车型更多。强制风冷发动机也不像水冷发动机那样必须配水管、水箱、水泵等相关附件,所以它不仅具有风冷发动机固有的传统优势,还有成本低、结构紧、维护方便等优点,更兼具价格优势,其性价比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风冷和水冷发动机,特别适宜于低车速高负荷运作,即家用三轮车的使用需求。

尽管强制风冷发动机目前在行业内尚未普及,或者说这项技术仍在开发和完善中,但它给三轮车行业带来的巨变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缘于对环境和工具的不满足,三轮车行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一些颇具远见的企业在技术升级上的孜孜以求。

强制风冷技术,或将成为三轮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元素!强制风冷的时代何时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