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厦交警执法遇面临挑战 “隐形”电动车真假难辨

2012-02-06

东南网-海峡导报2月4日讯 (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图)就在厦门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日薄西山”时,一些新式电动自行车因为“不像电动车”,让人难辨真假,而被消费者“私下”相中。

今后,交警执法将面临更大挑战。“隐形”电动车,已经成为执法难题。

多名基层交警坦言,它们的确很难甄别,而一旦上路,拦查更难。

“隐形”电动车受青睐

昨天,记者到电动自行车市场逛了一圈,发现一个新问题:一些新式电动自行车看起来和自行车十分相似,真假难辨。

在江头电动自行车一条街,至少有五款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外表看上去一点都不像电动车。在销售人员的指导下,记者才找到它们的巧妙之处。

原来,有些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隐藏在车架里,与车架融为一体,外观上不易辨别;有的把电池隐藏在车子的后座里,要掀开一个小盒子才能看得见;有的看上去像儿童玩具自行车;有的样式豪华,像“宝马牌”自行车。

一些市民注意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折叠式的电动自行车,不仅在网上叫卖,厦门市面上也有,几秒钟就能变身缩小。“我准备到时买一辆,碰到交警的时候,折起来,没有交警时再骑。”一家便利店老板说。

还有人精心改装自行车。一位热心市民拍下一张图片,称在蔡塘附近,找到一部“混合动力”自行车,其车身是一辆自行车,但是设置了加汽油的容器,汽油通过能量转化,变成电力,驱动自行车跑起来,令人感叹。

有的重量仅18公斤

市场上电动自行车产品以假乱真的原因,一方面是设计改良,另一方面是技术革新。

据一位行内人士介绍,过去的电动自行车,用的电池是铅酸电池,又大又笨重,但新一代的电动自行车,用的是锂电池,比铅酸电池更小更轻,使用寿命也更长,手机的电池就是锂电池。

该人士透露,比如有一种外形十分小巧的锂电池折叠电动自行车,电池只有一本书大小,才2.5公斤重,整车的重量才18公斤。相比之下,马力相当的铅酸电池,重量要达到15公斤,整车重量达到60公斤。

记者试骑了其中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发现,重量变轻了以后,电动自行车的马力相当大,稍微一加油门就会冲出去,不好驾驭。

“隐形”电动自行车虽不能载重物,但一位便利店的送货员认为,他们使用电动自行车主要是用来送轻量货物,不是大型货物,已经够用。

交警面临执法挑战

“隐形”电动车成为执法难题。多名基层交警坦言,它们的确很难甄别,而一旦上路,拦查更难。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在查处摩托车时,不方便直接驱车追击,电动自行车也是一样。”一位老交警介绍。

执法部门的“软肋”,电动车车主很清楚。“骑车走在机动车道上,比较不容易被抓。”市民徐先生道出许多电动车不顾生命危险乱窜的原因。

面对即将到来的 “限电”,各级交警正在积极探讨新模式。甚至,有交警通过微博,征集建议,希望为限制电动车找到较好模式。

与此同时,“三警合一”给整治电动自行车留下了创新空间。比如已有交警和派出所合作,上门清查摩托车,倘若这一招用到电动自行车上,将会是一记重拳。

政府应对

城管加入“限电”队伍

昨天下午,在市交警支队,厦门市政府组织各区政府、交警及城管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与加快电动自行车挂牌工作。

会上强调,厦门的电动自行车政策风向,仍是总量控制、目录管理、设定牌证有效期限,并逐步扩大限制电动自行车通行的时段、路段和区域。

一大变化是,队伍庞大的城管部门,亦被列为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的相关部门。城管将主要针对两方面进行执法:商家违规占道经营,电动车驾驶员在人行道等地违规停放。

摩托车屡禁不止的局面,会不会是电动自行车的明天,很多人在担心,厦门大学副教授胡南桦是其中之一。他说,摩托车尚禁不了又禁电动自行车,执法部门一定要做到严格执法,否则,将损伤法律权威,造成老实人吃亏、违法者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