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摩托车行业的思考

2012-09-14

2009年以来,摩托车行业产销量逐年下滑,今年更是创下了近年来同期的最低,摩托车市场严重低迷和混乱,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感觉迷茫,经销商也更是忧心忡忡。整个行业表现出一种暮气沉沉的状态。金融危机以来,多重因素累加,造成了行业目前现状。

1. 欧债危机延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债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出口市场。摩托车行业三分之一的产品(1000万辆左右)出口到海外,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摩托车行业影响很大。同时伴随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摩托车的崛起(宽松的政策,汇率及人力成本优势),在我们传统的出口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今年上半年我国摩托车出口同比下降8.85%。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消费者收入增长幅度放慢,同时物价上涨过快。摩托车在国内的消费者主要是低收入群体,物价的上涨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更大。不少消费者,由于物价上涨,消费更为谨慎,而且对未来收入增长表现出不乐观的预期,因此取消或放缓了对摩托车产品的购买。

2. 全世界最严格摩托车排放标准和金融风暴同步推出

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环保部推出了摩托车“国三”排放标准,后来在协会和企业的一再反映下,推迟到2010年7月1日。我国摩托车国三标准在全世界来说也是最严格的。我国机动车标准多数是参照欧标,而欧洲在推出一项标准时,都会广泛征询行业和企业的意见。近日,欧洲暂停了推出欧四标准,准备将欧四和欧五标准合并推出,原因就是不想在欧债危机最严重时推出新标准,减轻企业的压力。我国摩托车技术基础较差,发动机基本源于国外二三十年前的产品。新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付出了很大的资金投入,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目前行业利润率为1.7%,已低于同期存款水平。

3. 中国摩托车市场“生态环境”恶劣

虽然中央政府没有对摩托车提出限制发展的政策,但自1985年北京首个实施城市“限摩”以来,至今,全国共200多个大、中型城市出于形象和管理方面的考虑,对摩托车采取了“禁限”政策。可以说摩托车进入城市的大门被完全关闭了。城市的“禁限摩”的实施反而催生了大量非法燃油助力车、超标电动车等一系列非法摩托车产品大量生产及销售。这类产品不符合也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在安全上存在缺陷,造成了执法困难,并给消费者和路人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据对十几个省市的调研,在国内的主流摩托车市场,非法燃油助力车和超标电动车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经销商开玩笑说:“做品牌产品,开国产车;做非法产品,开进口车。”非法燃油助力车和超标电动车严重影响了我国摩托车的市场销售体系,造成了很多经销商的流失,近80%的品牌产品专卖店转向销售电动车和助力车。严重的打击了正规企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非法燃油助力车和超标电动车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深远,时间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同时它改变了人们“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

4. “禁限摩”严重阻碍摩托车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摩托车的节能环保、便捷、占道路资源较小的特性使它在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逐步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城市“禁限”摩的国家。三十多年来,由于城市的“禁限”,我国摩托车的80%销往农村市场,农村主要需要低价位的产品,造成我国摩托车行业20年来产品技术水平一直在低端徘徊。“禁限摩”严重影响了我国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升级。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升级不能依赖于出口市场,必须依托本土市场,依靠本土消费来拉动。“禁限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有其合理性,但摩托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环保排放标准和安全性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污染严重,安全性差等“禁限摩”的最初理由已经不复存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政府越来越关注民主,“禁限摩”是否合理应该重新审视。摩托车是从事交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公交,汽车的补充,适量的摩托车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这是欧洲的一个研究成果。美国摩托车发展100年来,它的用户像乔布斯的追随者一样,仍在期待它下一个新品的诞生。

胡锦涛主席在最近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相信只要还给摩托车行业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摩托车行业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市场规律的调解下,摩托车行业一定会从世界第一产量大国走向真正的世界摩托车强国。(来源: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