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立足产品 梳理振兴思路
2014年的终端竞争刚刚拉开帷幕,相信众多嗅觉敏锐的业内人士都已经有所察觉,今年终端市场产品领域的硝烟味道比往年来得更加猛烈。需知道,产品走势与行业发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对终端市场投入新品的多寡,技术含量的高低、产品种类的偏重都将会对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将振兴作为行业的年度主题的中国摩托来说,对今年整个产品领域发展走势进行深度解读,更显得尤为重要。
跨骑 乱中出新
跨骑领域的产品竞争,仍将是2014年中国摩托行业产品竞争的主战场。
对于125mL的通路产品来说,今年是至关重要的分水岭。传统的通路产品日渐式微,其中以将实用性与性价比作为主要卖点的经典125mL通路产品最为突出,其市场份额在今年的持续萎缩似乎已不可逆转。传统125mL通路产品在2014年的持续下滑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市场层面,性价比不再是左右消费者购买意志的主要因素,同时传统的125mL产品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提高的用车需求;其次是在企业层面,各大主机厂正在逐步减少对于传统125mL通路产品的投入力度,今年发布新品寥寥,消费者对于125mL通路产品的可选择性,也在不断减少,使得这一传统产品体系两面受困,今年必然很难有所突破。
尽管市场萎缩已经不可避免,但对于走在振兴之路上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绝不应该忽视125mL产品深厚的群众基础,即便近年来其产销量逐年下滑,但在去年,125mL通路产品仍旧占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总量的1 /3左右,甚至在未来5年里,这块不断萎缩的蛋糕仍旧能够满足大量企业的经营预期与消费者的使用诉求,当下来上这样一出壮士断腕是否为时过早?
相较125mL的纠结来说,在2014年150mL通路产品新老交替的过渡期或许将提早画上休止符。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众多摩托车企业不遗余力地向150mL产品导入个性化基因,但市场反响却难以判定,总体销量始终不温不火。以去年为例,150mL跨骑车型的产销量在400万辆左右,同比细微增长,整体依旧变化不大。
事实上,去年我们对国内大多数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在众多市场所反馈的信息当中,如五羊款、铃木王款等传统的经典通路产品销量下滑明显,但不少兼顾个性化元素与实用性的新品,却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欢迎,显然在这组不温不火的数据背后,带有个性化元素的新一代150mL跨骑产品,对传统150mL通路产品的淘汰正在激烈的进行中。
时近2014开年之际,150mL车型销量有所突破,环比增幅一举达到了5%左右,为今年开了一个好头,同时在新一轮的产品竞争中,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各家企业几乎都已经停止了老款通路产品的更新,在渠道层面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用车型为基础,大量个性化元素,亦或是以个性化车型为蓝本,增添大量实用性设计的新生代150mL跨骑产品,随着终端推广的逐步成熟,相信在今年此类产品最终将会成功淘汰传统通路产品。
今年在跨骑领域的另一大走势则是个性化产品提档的号角已经吹响,各企业在250mL及其以上排量产品领域的竞争 将会前所未有的激烈。从去年的数据看来,250mL及其以上排量的摩托车增速非常明显,市场空间不断增大,尽管去年该类产品销量仅80万辆左右,但同比增幅近10%,同时个性化产品凭借远胜通路产品的单辆盈利能力,进一步受到了各企业的高度重视。
于市场,价格已经不再是左右购买欲望的最终筹码,消费者的购车偏好、购车用途、用车习惯都已经向休闲娱乐倾斜;于企业,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产品提档升排的各种准备已经就绪;于经营,从过去的通路产品以量取胜,向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以最近的摩展为例,各企业集中发布的2014年新品,绝大多数都是在250mL左右、极具魅力的个性化新品。如宗申的赛科龙RX3(250mL)、隆鑫CR5(200mL)、力帆KP250、LF250-3P、嘉陵新街火JH200-8、建设RT250、望江听风WJ300、魅影WJ300GS、银钢新兽YG250-NF、金城JC250-6A、JC250-7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性化新品一改过去国内跨骑严重同质化的产品面貌,各自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定位。如宗申的赛科龙RX3,就是一款专为摩旅量身打造的休旅车,产品定位侧重“休旅”二字;隆鑫新品CR5 则代表着运动车型领域的新风范,强调动力性能与操控性;力帆KP250的着力点在于KP家族血统在更高排量领域的延续与丰富;望江听风WJ300从外观、配置乃至细节,始终着力于突显出整车特有的设计感;嘉陵新街火JH200-8则是从最初的设计层面,就开始导入大量高科技的计算机虚拟技术,力求使驾驶者能够与车达到人车合一。
在这一领域,合资品牌同样不甘落后。豪爵铃木针对竞争加剧的200mL~300mL市场,对原本就具备极强市场竞争力的骊驰GW250进行了版本的升级,推出了GW250S;五羊-本田也曾透露,300mL新品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同时如日本的川崎,日本本田等,也将在今年极有针对性地从海外工厂向国内引入NINJA250、Z250、CBR300R等血统纯正的经典产品,参与到今年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据悉,不少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二线品牌在今年也将推出各自的排量升级产品,这类产品在今年的集中涌现,说明今年国内市场的产品竞争已经悄然升级,国内消费者对产品更加挑剔,而行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产业升级已经初见成效,这对于振兴中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相较于200mL~300mL市场的热火朝天,今年国内大排量领域则会显得比较温和,各家主流摩托车品牌短期内都没有公布大排量新品的上市计划,相信今年的大排市场,前期仍将继续由钱江黄龙600、隆鑫LX650、春风CF650等旗舰产品主力领跑,待到下半年各类大型摩展陆续开幕后,或许才会有其它企业在大排量产品领域有所运作。
毕竟一款旗舰产品的推出,是企业在市场规划、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终端战略、营销推广等领域尖端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每一个举动都将受到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影响深远,因此对于此类标榜企业全方面硬件实力的产品,在研发和推广上持保守态度,才是最正常的市场心态。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企业所推出的大排量旗舰产品排量无数600mL以上,而今年拉档升排后,新生代的主流产品则是排量则在200mL~300mL之间,从产品分布看来,在300mL~600mL的产品段显然属于市场竞争的真空带,同时在200mL~300mL产品的市场定价在2万元左右,而600mL产品市场定价普遍在4万元左右,这也为300mL~600mL产品预留了价格空间,对此日本本田表示有话说。
在去年的重庆摩展上,日本本田宣布将在今年向国内市场分别导入CBR300R、CBR500R和NC700S这3款针对不同排量市场的战略新品,其中CBR500R更是本田新品战略的关键车型。但碍于进口产品的价格始终偏高的症结,这款500mL的经典产品上市后的直接竞争对手,仍将是国内600mL主流跨骑大排,但相信今年这款产品的导入,仍将会对整个跨骑领域的产品结构带来一定的冲击,或许以此为契机,将会为国内的摩托车市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由此看来,2014年跨骑产品领域尽管颇为混乱,但乱中有新,整体销量波动将会相对明显,但跨骑领域仍将是众多企业资金投入的主要着力点。125mL产品领域将会持续下滑,150mL产品领域整体稳中看涨,200mL~300mL产品领域竞争趋于白热化,而大排量产品领域相对温和,相信这就是今年跨骑产品的主要趋势。(待续)(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