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振兴•中国摩托年度主题 A(2)

2014-05-13

环保 提速摩托车产业升级

自去年入冬以来,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波及全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雾霾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所以在去年年底,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投入高达3500亿元用于对国内综合性大气污染的治理。这是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整治环境问题的加码,同时这也为走在振兴之路上的中国摩托敲响了警钟。

在国内很多专家看来,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废气的排放,其中机动车尾气占有不小的比重。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摩托车的尾气污染问题较汽车更加严重,尽管事实并非如此,国内摩托车行业一直致力于排放标准的系统化,特别是在2010年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后,几乎彻底杜绝了高污染排放产品的市场流通,摩托车体系的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尾气排放已远小于汽车,但社会对摩托车的固有观念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矫正。

事实上对于整个机动车行业而言,雾霾问题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引子,但是它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它使得社会舆论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对于受困于市场严冬与社会冷眼的中国摩托行业来说,或许却暗藏着破局良机。

在技术层面,摩托行业的尾气排放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同时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与探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随着社会环保观念的整体提升,在2014年的行业广宣战略当中,更应当进一步突出经济、节能、减排等与环保息息相关的产品特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为行业振兴传递正能量。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摩托车行业息息相关的国Ⅳ排放标准地推行必将提速,这对于力求再度走向振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道必须提前跨越的门槛。当年国Ⅲ标准推行时,不少企业就已经品尝过技术滞后导致营销体系脱节,最终溃败市场的苦果,既然新一轮技术竞争已经开始提速,那么在摩托车行业的振兴之路上,行业整体对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更是当务之急。

个性化的道路要走,对传统动力技术体系的升级,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更不应松懈。在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环保问题的当口,加大技术升级和创新的力度,这是进一步降低摩托车尾气排放的关键,更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最好的时机。

出口 优化结构迫在眉睫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摩托车市场疲态频现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摩托车企业开始将发展重心移至海外,力图通过出口市场的盈利,转移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并进一步平衡国内市场萎缩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摩托车出口一直保持在900万辆左右,去年摩托车出口量为916.81万辆,比上年增长2.6%,出口量占总销量的39.75%。同时在发展趋势方面,去年摩托车出口走势与往年类似,总体表现为前高后低,其中上半年出口463万辆,同比增长3.2%;下半年出口453.81万辆,同比增长2%。

走势看好的海外市场,为不少国内摩企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使得不少企业对于出口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据数据显示,部分出口导向型摩托车企业,其出口量甚至到了总销量的70%。

从宏观看来,今年国际市场整体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世界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总体略好于去年。据国际倾向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有望达到3.6%,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1%,相较去年均有所增速。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速可能略高于去年,据专家预测约为8.5%左右,这对于出口市场依赖性逐年加强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信息。

但从开年后的数据看来,对今年摩托车出口市场持乐观态度似乎为时过早。据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摩托车出口下降明显,当月出口摩托车67.69万辆,比上月下滑11.4%,同比降幅达9%,显然这为对海外市场盲目乐观的不少摩企敲响了警钟,对于近年出口走势呈前高后低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出口市场开年触礁,这意味着海外摩托车市场正在遭遇某种转变,而我们众多的摩托车企业并没有很好地紧跟而上,这种转变在产品、政策、竞争格局等方面最为明显。

从产品格局看来,海外市场的产品需求正在发生转变。对去年的出口产品进行细分,位居前五位的品类主要为125mL、150mL、110mL、50mL和250mL,出口量分别为出口322.28万辆、204.90万辆、174.53万辆、85.68万辆和52.25万辆,这5大品种合计出口839.65万辆,占了摩托车出口总量的92%,正是在这组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海外产品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当中110mL的产品增幅最为明显,全年增幅达34.25%,其次是250mL,增幅达11.16%,125mL呈现小幅增长,增幅为1.78%,而150mL和50mL则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23%和12.55%。上述数据非常有力地说明,海外市场对于摩托车驾驶体验、排量等方面的需求已经有所提升,从50mL助力车升级到110mL的弯梁、踏板产品,从125mL、150mL排量的传统通路车型向250mL甚至更高排量换代的时代已然到来,显然这一转变已经动摇了国内出口摩托车在中、低端车型市场,以及低价位市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2014年众多国内摩托车企业想要在出口上有所突破,对于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

从政策格局看来,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适度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减少对世界经济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发展最低限度受世界经济动荡影响的战略方针,进而要求各行业合理利用资源,变简单的出口创汇、加工制造等为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行业内低端摩托车产品的批量出口,以及海外品牌代工贴牌等传统盈利模式,将逐步被政策扶持所剥离,摩托车出口盈利模式即将走向新的拐点。

从竞争格局看来,亚非、拉美地区对摩托车仍有着很大的需求,我国摩托车在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固的市场,但随着印度、日本摩托车在这些地区逐渐崛起,我们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随着中国摩托车市场需求量下降,对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未来,亚非拉地区市场的战略性地位将会愈发显得重要。

因此从2014年开局看来,摩托车出口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国际经济形势回暖,为国内摩托车企业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创造了有利条件;忧的是海外市场产品需求与国内政策导向有所变化,海外竞争格局日趋严峻,行业出口想要有所突破难度不小。但没有竞争,哪儿来的进步?最初与世界经济接轨,为的就是获取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国际资金、国际技术,从而力求从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所以尽管2014年的出口市场,国内摩托车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但我们仍有理由对国内摩托车出口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在2014年摩托车出口能够有所突破,重归千万量级。(待续)(来源: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