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探访广东摩市(3)

2014-10-22

据了解,广东全行政区禁摩的目前只有深圳,而其它城市都是或多或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限摩的情况分为几种:限户口上牌、限排量上牌、限驾驶证上牌。限外地牌行驶的又分几种:全行政区禁外地牌、禁非本地级市牌进入特定路段、禁非本县级高(区)进入特定路段。禁限摩政策给广东的摩托车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从珠海的政策变迁可见一斑。

2013年8月8日《珠海市金湾区、斗门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摩托车注册登记实施办法》发布,从2013年10月1日起,珠海市金湾区、斗门区将对本地户籍人口以户为单位,限量注册登记上牌。虽然并不是完全解禁,但这仍然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回顾珠海禁摩的历史,是中国禁限摩城市的一个缩影。1993年,珠海率先停牌,打响禁摩的第一枪;1998年,动用特区立法权,将禁摩写入条例;2000年至2002年期间,珠海西区曾短时间放牌。

据了解,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珠海一刀切的禁牌政策致使无牌、无证车辆增多,而高强度的执法又引发暴力抗法,激发社会矛盾。在珠海西区,由于公交车线路不如市区完善、公交班次较为稀少,不少居民在搭不上公交车的情况下,只能被动选择搭乘摩的。珠海西区居民有用车的现实需要,因此很多人买了摩托。有关部门统计,当时珠海西区非法上路的摩托已经超过了7万辆,而挂有本地牌照合法上路的摩托已不足3万辆。

2003年,金湾区第一届政协会上,委员们呼吁放宽禁摩令。随后,珠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要求对西区(含斗门、金 湾)摩托上牌区别对待,并有条件地准许西区摩托上牌。自2003年以来,关于西区摩托放牌的消息盛传不断,但管理部门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

直到2011年10月1日,珠海市修订实施的《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金湾区、斗门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根据生产生活需要严格核发摩托车号牌,并可通过设立摩托车禁行路段、时间等措施保障交通安全。这为今后珠海西区的放牌开了政策的大门。2012年初,珠海市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制定松绑方案。2013年3月19日,政策的口子首先在特殊行业打开,珠海《快递业摩托车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准许快递行业结合自身发展有限度购买、使用两轮摩托车,以取代违法电单车。2013年8月8日,《办法》正式出台,珠海西区再度放牌。

珠海时隔10年后的再次放牌,让合法的需求回归常态。在这10年里,车主、商家、人大政协代表、基层管理者、媒体各方力量坚持推动放牌,最终推动政策落地。从珠海的解禁可以看出,在广东的许多城市,摩托车的需求仍然很大。比如已实施禁摩政策超10年的广州,在番禺等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仍能看到摩托车的身影。而在南沙,为了应对本地无牌摩托泛滥所带来的管理难题,当地警察甚至用上了二维码的新技术。

在南海大沥摩托车市场采访时,记者也了解到,今年6月25日,佛山市也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特种行业摩托车管理的意见》。规定邮政快递、抢险救灾、治安管理等特种行业的摩托车,经批准登记后,可以在摩托车禁、限行区域行驶。据当地一个摩托经销商估算,这项政策有望拉动2000辆以上的年销量。、

佛山是否会像珠海一样放开上牌,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不过,珠海对摩托车管理方式的转变,也许未来能为其它城市带来借鉴的意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