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私人订制总动员(3)

2015-01-06

NO. 3 趋势:革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摩托车及其配件靠着低廉的价格,占领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而今,靠打“价格战”攻守摩托车行业领域的制高点堡垒,似乎已成为攻打“持久战”的必败秘籍。那么,对于摩托车企业和经销商来说,如何在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的时期始终保持消费者的好感?如何在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体的背景下,羸得年轻一代的认同?成为摆在摩托车行业转型面前的新课题。“私人订制”服务或许能帮助摩企解决部分困境,或许它才是摩托车行业杀出一片血路夺得胜利的撒手锏。

那么,在消费者用钞票为中意的摩托车投票时,个性化订制改装、组装的“私人订制”将成为其作出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打造“私人订制”产品已成为不少摩托车经销商期待获得利益增长的新视角。既然个性化订制摩托车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在摩托车组装、改装也经常看见,为什么在摩托车个性化订制市场中难以得到推广呢?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摩托车企业要实现“私人订制”服务也并非易事。

从目前国内的摩托车行业状况来看,技术不成熟成为主要原因,与各个摩企现有的设备能力、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的摩托车生产厂家设备大多是为大批量生产而设计制造,这就与个性化订制的小批量的‘私人订制’形成矛盾。成本一直是摩企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成本已经成为了一道同时拦在经销商与消费者面前的关卡,这也是“私人订制”难以实现大范围市场推广的核心因素。对于摩企来说,由于“私人订制”的批量较小,难免会面临成本上升,如果商品价格太高,又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此外,“私人订制”的摩托车可能多方面要采用线上交易模式,又势必会牵涉大量网络平台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带来的成本。终端销售环节面临新的阻力,因为通过电商实行摩托车“私人订制”,网上商城会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产品的一致意味着电商渠道触动了经销商的利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摩企电商负责人表示,人们在网上买产品图的就是便宜和方便。可是,同样的产品,在网上的价格比经销商的售价低,经销商就会提意见,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去网店购物,等于抢了经销商的饭碗。由此看来,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的销售成为重要的课题。

不过,尽管面临着这么多阻力,记者仍然觉得通过个性化订制来保持摩托车品牌的新鲜活力依然是值得考虑的选择,因为,要求个性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平台化协作的个性化订制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或许“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技术完善是尽早的事情,消费者的需求在那里,目前只是等待“私人订制”服务市场孕育成熟的那一天。

当然,除了考虑技术、成本、销售环节之外,消费者需求才是内动力。如今,C2B(Customers toBusinees)即消费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订制产品,成为商业模式的常态。C2B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声音越来越强,未来的价值链和需求链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者,而不是厂家。早些年,摩托车工厂都是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量生产商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看似在购买时有许多型号的摩托车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摩托车却并不一定最适合他,而且这种模式很难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更多的都在追求崇尚自我、彰显个性化商品。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无不提醒着各个摩托车企业,在我们研究和构建品牌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要去研究消费者,也就是研究品牌是否有市场。记者在浏览摩托车论坛时,无意间发现,许多摩迷是非常希望在国内有个性化订制服务,不仅节约成本,质量也有保证。但目前国内摩托车个性化订制服务领域尚处于开发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订制服务需求,换一种角度,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来说,“私人订制”是有市场的,这是一块未经完全开发的地盘,是一块大的肥肉,更有开发的必要性。

当然,对于摩企和经销商来说,个性化的产品除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之外,还应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经销商必须从做成每笔交易的指导思想变为具有树立忠实于客户思想的远见,必须着眼于为客户终身服务。因为每个客户都关系到你企业的成败,都是你未来赢利的保证。如果企业越来越能满足每个客户的要求,它们就有可能比较长期地留住这些客户。这样,企业的细分市场将越来越小,或者说每个客户都将成为你的细分市场的一份子,如此,摩托车个性化订制服务才会越走越久远。

此外,每个产业要发展要前进,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市场的需求,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展望,摩托车行业也是如此。“望天收”不能克服市场失灵,在摩托车行业领域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一个产业不可能永远旺盛和蓬勃,如果不能居安思危、积极求变,迟早会面临没落和衰败的命运。因此,摩托车产业要发展要前进,一定要考虑转型升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点当中也提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属于交通运输产业中交通设备制造的摩托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成功转型?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提到最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那么,“私人订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改进措施。

然而,记者查阅了多方面资料了解到,国内摩托车向“私人订制”转型进军的企业其实很少,甚至可以这样说,目前摩托车企业正走在艰难的转型升级道路之上。虽然在摩托车市场已有从小企业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大企业,也鲜有大企业一开始就能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比如哈雷,但大部分要么是“日子好过时,扬长避短”的优势车型(主动式),要么是“经营困难时,壮士断腕”的劣势转型(被动式)。在摩托车这个行业领域中,不管是“月亮”还是“星星”,要重塑使命和愿景,只有放弃“小富即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积极“走出去”,通过广泛的合作突破原材料和价格的瓶颈,取得产业链的突破和产业边界的拓展,才能“凤凰涅槃”和“脱胎换骨”。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赶位争先”已成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之势,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今,摩托车产业升级革命尚未成功,“私人订制”的前进道路仍然漫长,所以还需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