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私人订制总动员(1)

2014-12-31

力帆将于近期开通网络订购摩托车业务,以求通过电商向订制化摩托车发展; 宗申早在去年就考虑过为消费者订制摩托车,预计实施为期不远了;

隆鑫也希望能以网络为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如无极LX650一样的订制化摩托车……

摩托车“私人订制”即将上演。

事实上,国内有实力的摩企已试水或准备试水摩托车“私人订制”服务,并志在必得。

摩托车行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场摩托车“私人订制”总动员正在上演,各路高手云集,不约而同地另辟蹊径,拿出了撒手锏,以期从另一层面冲击市场。这也是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各个摩企将迎来绝对的挑战。

NO.1 现状:订制之风 悄然兴起

近年来,国内摩托车行业处于“危机四伏”的竞争下,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个性化订制服务开始兴起,欲成为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这预示着国内摩托车市场将从大众市场向小众订制市场以及细分市场转变。

目前,国内有实力的摩托车企业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私人订制”。据了解,“私人订制”一般路径为,由摩企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消费者结合自身需求和爱好在方案中做出选择。消费者在摩托车终端店面或网上订制了产品后,厂家借助工厂的资源调配及内部的管理系统按部就班完成订单。当厂家负责完成生产裸车,消费者选订好车型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确定其它配置,如前后悬挂装置、床垫、各种的油箱、把手、轮胎、排气系统及车身和颜色等,并由经销商负责完成安装。在“私人订制”销售环节,经销商采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销售模式,做到两不误。

对摩托车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纵观国内的摩托车行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瓶颈时期,突破瓶颈,“私人订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为对于国内广大车迷来说,已有的创新车型不能完全让人满意,总在期待一款能引起万众瞩目的车型;对于厂家来说,长年的同质化、低价格竞争,已经身心俱废,转而通过技术和品质来确定市场优势。所以,中国摩托车行业需要创新,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有第一个吃“大螃蟹”的人━━国内摩托车“私人订制”,个性化订制改、组装摩托车便应运面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厂商涉水订制化,与目前摩托车市场缩水和大众的习惯有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9月,全行业完成产销分别为1561.51万辆和1566.85万辆,同比下降7.47%和8.33%。上半年,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摩托车行业95家企业中有36家亏损,同比增长20%。

这组数据说明,摩托车靠规模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前摩托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厂商是以低价大量出售保证利润,现在消费习惯已变,摩托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成了消费者飙车旅行的休闲“玩具”,所以摩托车的产销量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当然希望在一辆摩托车身上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便成为了业内纷纷开展“私人订制”的重要原因。另外,“私人订制”中的终身消费更像是一把“利剑”,贯穿摩托车的整个使用生涯,会让经销商今后持续囊括更多利润。

目前,在“私人订制”方面,国内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在此就拿国外品牌哈雷来说。热衷改装的哈雷车主们会改装包括排气管、座垫、把手在内的所有部件。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以一辆哈雷摩托车售价12万元计算,会员们为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购买厂商提供的国外进口配件进行改装,改装的费用往往是车价的30%~50%,也就是说至少会花去4万元。这样厂商出售一辆车,就可获得16万元的销售额。另外,一群哈雷车主聚一起,往往还会形成攀比,使得大家投入更多的钱去改装摩托车。“订制化摩托车不仅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更能让消费者形成终身消费。”力帆电商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改装形成长期的消费后,厂商出售一辆摩托车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利润固然重要,但更应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去展望未来,需要掌握整个行业的前沿信息,行业的“佼佼者”往往是开拓者也是领航者,必将带领整个行业走得更久远。在摩托车“私人订制”方面,除了美国的Confederate Motorcycles和意大利的Bimota外,还有法国摩托车厂商Midual,以及享誉全球的订制摩托车制造商HardNine Chopper和AutoFabrica,目前都在加大“私人订制”服务的力度,试图掀起摩托车订制化的高潮。

国内外有关摩托车订制的展示发布会更是一波接一波。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摩托车个性改装订制盛宴在法国Circuit Carole举办,经典承传留有订制的印记。8月4日,基辅赛车豪门Ariel发布订制化摩托车ACE,Ariel秉承着手工订制的传统,不论是车身较低的巡航车、小型重机车、街车到跑车,都能根据顾客的需求打造独一无二的外型。9月6日召开的雅马哈“2014 Star Meeting”活动上,摩托车零件制造厂Daytona带来了订制型摩托车“Bolt”,该车型上用户最想采用订制的地方全部采用订制零件,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车型,将订制“融进”了车型而不是破坏了原来车型的整体风格。

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当国内外“私人订制”之风吹来时。我们不只是感受轻风的吹拂,而是要顺势崛起,这不仅是国内外形势所趋,更可以借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搭建展示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实力的平台。“私人订制”服务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另辟蹊径,找到长足生存的捷径。总之,在产品同质化颇为严重、竞争十分激烈的摩托车市场,“私人订制”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出发点,提供差异化产品,既能推动摩托车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也能带动市场的繁荣,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私人订制”存在太多的局限,比如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产品的展示不够全面,产品的订制模式过于简易不够个性,以及无法选择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等等。特别是“私人订制”的产销模式要求摩托车企业再造流程,对零部件采购、物流、生产线、销售模式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调整,其中每个环节本身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又很复杂,这对企业而言,无疑在物流、数据处理、生产线调整等方面都是一种挑战。另外,经销商需要建一条简短的装配线,负责车辆的最后组织,这对经销商也是严峻的挑战。因为一辆摩托车容易做到,而各不相同的摩托车要做到丝毫不差决不是一般的摩托车企业能做到的。比如,客户订制了一辆摩托车,设计人员要按照消费者要求设计,采购部门要按照设计清单采购,生产部门要重新安排生产,物流部门要送对型号等。

诚然,有众多问题和困难,但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消费者的需求和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必是一个隐藏的巨大空间,无疑为摩托车行业的“私人订制”服务开拓了新的商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人们总拿政策说事儿,也喜欢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私人订制”的成长,但面对目前履步维艰的摩托车行业,我们是否更应该怀揣勇气去面对、去挑战,不去尝试,怎会知道希望在哪里?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去迈出脚步,怎会知道走到了死胡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