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综述

2006-08-1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全国104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月度经济指标快报统计,2006年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长,与1~4月相比,增幅均有所提高。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9.74,比1~4月提高4.65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5.30点。

---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产销率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7.96亿元,同比增长30.12%,增长额78.24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3.3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27.76亿元,同比增长28.64%,增长额72.98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4.4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8.37亿元,同比增长29.36%,增长额13.25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5.51个百分点。1~5月,产品产销率为96.98%,比上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0.22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比1~4月有所提高。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27亿元,同比增长27.40%,增长额68.87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4.05个百分点。

1~5月,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大长江、隆鑫、宗申、力帆、钱江、嘉陵、建设股份、广州摩托车、金城集团、中国轻骑。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2.56亿元、27.77亿元、24.33亿元、23.33亿元、16.26亿元、16.11亿元、14.98亿元、14.52亿元、14.06亿元、13.25亿元。上述1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97.16亿元,约占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1.56%。前10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最高的是宗申产业集团,同比增长82.26%,增长额10.98亿元。

---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双双增长,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大于利税总额增长幅度。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86亿元,同比增长50.61%,增长额2.64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5.7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15.23%,增长额3.04亿元,增长幅度比1~4月提高0.42个百分点。

1~5月,利润总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大长江、力帆、钱江、宗申、隆鑫、林海动力、金城集团、建设股份、洛阳北方、广州大阳。利润总额分别为22295万元、9214万元、8101万元、7788万元、7447万元、5156万元、4496万元、3460万元、2860万元、1552万元。其中,大长江是摩托车生产企业惟一一家利润总额上亿元的企业。上述10家企业利润总额共计7.24亿元,约占摩托车生产企业利润总额的92.05%。前10家企业中,利润总额增长率最高的是广州大阳,同比增长367.47%,增长额1220万元。

---应收账款净额、产成品库存资金小幅上升。5月末,摩托车生产企业应收账款净额73.47亿元,比4月末增加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6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4.15%、9.00%。5月末,产成品库存33.77亿元,比4月末增加2.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7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7.77%、15.67%。5月末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共计107.24亿元,约占摩托车生产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29.85%。

---盈利水平有所提高,亏损企业个数比4月份减少。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27%亿元,主营业务成本274.53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6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40%和30.6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5.72%,比上年同期上升2.1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01%,比上年同期下降1.20个百分点。虽然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低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长3.21个百分点,但由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及其所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下降,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盈利空间。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7.83%,净增5.46亿元。

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成本费用总额2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1亿元,增长幅度12.12%;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70%,比上年同期降低1.18个百分点。

1~5月,摩托车生产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60%,比1~4月提高0.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8个百分点。1~5月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0.61%,净增2.64亿元。

5月末,104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中,亏损企业28家,亏损面为26.92%。与4月末相比,亏损企业减少3家,亏损面下降2.8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面上升1.43个百分点。(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