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前我国摩托车发动机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若不尽快加以改进,将对我国的摩托车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应引起摩托车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为提高摩托车发动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淘汰落后产品。
我国目前生产的大部分摩托车发动机的机型,系国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发的产品(极少数机型为七八十年代开发的)。如1E39QME、157FMI、1P52QMI等,这些机型的性能指标与同排量的其他机型相比落后很多。即使质量再好,也不能适应低油耗、高环保的要求。有些发动机是结构上存在先天性问题(如长冲程、低转速型),而使其不能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尤其是比质量相差太大,必须尽快更新换代。
第二是改进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
1.改进现有产品必须强化发动机,提高平均有效压力和热效率;改进燃烧室的形状,采用高压缩比紧凑燃烧室;改进冷却系统,采用强制风冷和液冷。
2.采用多气门和顶置凸轮轴型式。我国目前生产的摩托车用四冲程发动机,绝大多数为2气门结构,只有最新开发的CL2V60MM发动机和VF125发动机为4气门结构。多气门结构不但适应高功率化的要求,而且还实现了低油耗。采用顶置凸轮轴可以减少配气机构运动件的数量和缩短传动距离,提高配气机构的可靠性,利于减轻配气机构的惯性质量和提高发动机的转速。至于挺杆传动的配气机构迟早会被淘汰。
3.采用可变技术。可变技术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对其进、排气系统进行自动调整,以实现宽转速范围内有较大转矩输出和比较理想的动力性能,是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一种新技术,也是四冲程发动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4.开发电控汽油喷射技术。采用电控汽油喷射技术是实现汽油机高效燃烧和清洁排放的最简捷的措施之一。目前国内的部分企业已开发出电喷摩托车发动机,其排放完全符合欧Ⅱ排放标准。实践证明,电喷发动机是降低油耗和排放、净化环境的绿色产品,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5.提高产品可靠性。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美、日等摩托车强国的各种汽油机,早已实施200h以上的全负荷强化试验,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超过1000h。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将可靠性工程应用到内燃机行业,且只有100h强化试验(其中包含20h的低负荷磨合运转),实际满负荷试验只有80h。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并落实到摩托车产品的试验中去,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
6.追求优质优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摩托车行业销售的政策,一直是价廉物美。于是,就形成了全国范围的降低摩托车发动机成本价格(也包括摩托车整车),造成了产品质量随同价格一起下降的现象,还美其名曰:价廉物美!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反思“价廉物美”给人们带来的误导,因为价廉物美有悖于客观规律。人们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价格降低了,质量能上去吗?我们从现在开始,必须严格把好发动机零部件质量关,加强对发动机加工件及装配的控制,坚决剔除不合格产品,追求优质优价,为提高我国摩托车发动机的产品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发动机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已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摩托车企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上狠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摩托车强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尽快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并赶上国外先进水平,仍是我国摩托车业界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振臂呼吁:努力吧,中国摩托车!(作者:轶名)(资料来源:摩托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