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喷技术成为摩托车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个话题,虽然在几年前也热过,有几家企业还做过大胆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人们发现仅仅把汽车的电喷技术移植到摩托车上是不现实的。摩托车对电喷技术的要求更高,其难度也更大。加上日本的大企业特别强调“250CC型以下的摩托车根本不需要使用电喷”,受此误导,中国大多数企业渐渐放弃了这个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探求。
但是,2006年11月中旬的“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览会”让中国摩托车企业大吃一惊:外国参展的车型全部是电喷的。这次车展上客户大都选择有电喷的摩托车,中国企业因此定单不多。参展和没有参展但闻得此讯的中国企业再也坐不住了,一些大企业又开始认真地着手电喷技术的研发。
当这些企业为了研发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中国的钱江摩托已在应用电喷技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2006年投放市场,已经销售出十几万辆,并且客户的反映非常好,2007年的定单已有几十万辆。
这个消息让这些摩托车企业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中国也有了应用于摩托车的电喷技术;紧张的是将受到来自这个革命性技术的威胁。一场竞争由此展开。在这场攻占电喷制高地的战斗中谁会取得最后胜利?是否会引发中国摩托产业的大洗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到中国摩托车生产企业的聚集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绝对魅力
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主任刘宁告诉记者:“电喷车是指装备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由微型集成电路根据摩托车和发动机各种运行工况来控制喷油量,促使燃油在发动机内完全燃烧,从而大大降低了尾气污染。一般来说,电喷车相对于化油器车具有功率高、省油、噪音低、一次点火率高等性能优点。因此,电喷车是既经济实用、又绿色环保的首选。”
经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发现,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摩托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规定,2004年新定型的摩托车(不含轻便摩托车)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相当于欧盟第二阶段排放控制水平,而“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成为该政策推荐的技术措施之一。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28个大中城市禁止或限制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上牌及上路行驶。据估计,由于“限摩、禁摩”将导致全国400-500万辆摩托车不能销售,直接减少销售收入200多亿元,使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闲置。大中城市是我国购买力最强的地区,摩托车采用电喷技术以后,其排放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极有希望重新返回这个大市场。“电控绝对是一个趋势,甚至是惟一一个进步的趋势。”刘宁如此告诉记者。
在刘宁看来,用了电喷以后,只要控制很少数量的厂家,就能控制一亿用户,“这一点是特别大的优势,这也是当年汽车要一刀切改电喷的一个原因。用化油器时消费者自己老调,车对大气的实际污染量就没法控制了。而电喷车个人肯定调不了,必须厂家去调。摩托车对大气的污染就可控制。”
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电喷技术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必须掌握的一种核心技术。同时,电喷摩托车能大大降低其使用油耗,将使电喷摩托车在市场上的普及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在化油器的汽车很难看到了,可能再过10年要看化油器的汽车得进博物馆。这说明电喷肯定要比化油器有很多优势。”在浙江钱江摩托公司董事长林华中简陋的办公室里,林华中向记者描绘着钱江电喷车的蓝图。在他看来,掌握了电喷技术,就可以让中国摩托车有足够的底气和其他世界品牌抗衡。
“致命”诱惑
“电喷车省钱省得太多了,虽然买的时候价钱比其他车高点,但总的算来省钱不少。”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孙娄安村的孙奎忠,得知记者在打听消费者对电喷摩托车的看法,兴趣盎然。他告诉记者,他2005年12月份买了一款钱江电喷车,到目前都没出现过任何大故障。“我从1999年就开始骑摩托车,此前骑过大洋、金城、赛驰、钱江125踏板,现在这辆电喷车跟我之前骑过的车相比感觉太不一样了,坐上去就特别舒服,没有震动,而且声音也很好听,最关键的是很省油。”
摩托车是孙奎忠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他很注重车的省油性能。当初也正是受省油的诱惑,在第一批钱江电喷刚在当地上市的时候他就买下了一辆,“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家住浙江临安市昌化镇一个村子里的农民季成富同样肯定了钱江电喷车的省油性能。昌化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区域,道路高低不平,还经常得上下很陡的坡,所以,只要是条件还过得去的农民一般都会买辆摩托车。
“前几天接到一个老顾客的电话,开口就问我钱江的电喷车性能怎样?有没卖的?接到电话当时我都有点愣。一方面是好久没联系了,另一方面现在都是我们去跟人宣传有什么样的新车,很少会有人主动问到。所以挂掉电话我就过来店里看看这究竟是款什么样的车。”在临安的一个摩托车专卖店里,该店老板钱志军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临安市昌化镇,钱志军在经营着摩托车专卖店的同时还经营着一个超市,此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超市那边,他现在时不时地就会到摩托车专卖店里来转转。据钱志军介绍,今年以来,他已经卖了近一千台摩托车,成为昌化地区的销量冠军。
“在接触市场的过程中,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经销商对新技术这么渴望。最开始我们想可能因为成本增加,电喷可能会难走下去,但实际上我们发现,由于经销商这么多年来基本上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心理上已出现疲软。而电喷这个技术出现之后,他们感觉到了新的活力。因为他们也在盼,不是盼外型改变,是在盼全新的卖点,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新意的车。”消费者和经销商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让浙江飞亚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肖笛很是意外,他告诉记者,消费者对电喷的期待与需求对任何一个摩托车生产厂家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
羞答答的玫瑰
事实上,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国内摩托车行业对电喷早就跃跃欲试。
早在1995年,海南新大洲公司的高层领导在“北京国际内燃机技术交流会”上初次接触到澳大利亚澳必托(ORBITAL)公司的燃油直喷技术时,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双方进行了互访,当年年底就确立了合作意向。
1998年9月,新大洲XDZ50DQT型电喷摩托车向世人揭开面纱。随后不久,春兰推出首辆电喷摩托车样车。之后,新大洲公司与澳必托公司签订了“澳必托燃烧技术合作及许可证”合同,新大洲电喷摩托车项目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