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2006年摩托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7-02-26

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良好发展态势。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891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16532亿元,同比增长30.7%,摩托车工业在全国工业较快增长的大格局下,经济运行呈平稳较快发展,摩托车产销、出口及企业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详细情况如下:

一、摩托车产销双双突破2000万辆,实现较快增长。

2006年,我国摩托车工业通过近两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整顿措施之后,行业发展不断趋于规范,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2006年国家出台实施了新的摩托车消费税政策和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的政策,使摩托车企业的竞争更加公平,摩托车出口不断走向良性发展。据中汽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双双突破2000万辆,分别达到2144.35万辆和2126.67万辆,比上年增长20.83%和19.96%,摩托车产销量及增长速度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通过分析,影响2006年摩托车产销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期基数较低。2005年上半年国家加大力度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整顿,先后取消了28家不符合准入考核要求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并对2100余种没有达到国Ⅱ排放标准的产品,责令企业限期停产改造,受此影响,2005年上半年摩托车产销明显下滑,从下半年开始产销量逐月回升,9月份以后产销出现恢复性增长,这是造成2006年摩托车产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消费者购买力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家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倾斜,使农民朋友得到了实惠,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摩托车等代步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摩托车产销的增长。(3)摩托车出口高速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增长乏力,摩托车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均把目光投向国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出口量占当年销售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有力地带动了行业产销的增长。(4)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争创规模效益。从今年4月1日开始,呼吁多年的摩托车消费税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排量250ml以下的摩托车消费税将由原来的10%下调到目前的3%,而排量大于250ml的摩托车仍将维持10%的税率不变,这一利好政策的实施使国内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明显增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将会通过增加返利、让利商家或通过买车送礼,加大售后服务等方式最终把一部分实惠让给消费者,从而刺激了摩托车需求的增长。(5)摩托车新品的频繁投放。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摩托车企业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及时推出新品,增加了市场的有效需求。

从季度产销情况看,一季度受元旦和春节长假的影响,产销量低于其它季度,本年产销的最高峰在第四季度;从增长速度上看,一、二季度产销增势强劲,三、四季度产销小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2005年上半年国家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整顿,使上半年摩托车产销没能完全得以释放的结果,这也是造成2006年摩托车产销较快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2006年一季度摩托车产销491.32万辆和467.99万辆,同比增长33.94%和28.17%;二季度产销548.80万辆和556.06万辆,同比增长41.76%和42.90%;三季度产销514.88万辆和512.48万辆,同比增长6.44%和7.20%;四季度产销589.36万辆和590.13万辆,同比增长9.75%和9.20%。

从月度产销情况看,1、2月份受春节长假的影响,产销量相对较低,3月份产销快速启动,4月份达到今年以来的第一个波峰,由于受消费税下调的影响,3、4月份产销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现象,3月生产明显大于销售,4月销售又明显大于生产,直到5月份以后,产销恢复协调发展,7、8月份是摩托车行业的淡季,产销有所下降,9月份开始产销继续回升,直到12月产销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峰值。总体来看,2006年摩托车各月产销大体上呈比较平稳的走势。详细情况见图1。

二、50ml、l00ml、110ml、125ml和150ml等五种排量二轮车的市场份额超过九成。

2006年,在摩托车各排量产销中,50ml、100ml、110ml、125ml和150ml等五种排量二轮车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50ml产销137.53万辆和138.02万辆,同比增长10.20%和10.28%;100ml产销318.57万辆和318.74万辆,同比增长18.39%和17.64%;110ml产销280.34万辆和275.97万辆,同比增长28.67%和26.71%;125ml产销1052.10万辆和1039.84万辆,同比增长13.83%和12.61%;150ml产销175.30万辆和173.35万辆,同比增长68.50%和66.74%。2006年,上述五种排量累计产销1963.85万辆和1945.92万辆,占摩托车产销总量的91.58%和91.50%,其中:100ml、110ml、125ml和150ml等四种中高排量二轮车累计产销1826.32万辆和1807.90万辆,占摩托车产销总量的85.17%和85.0l%,这四种排量摩托车由于其良好的动力性能,既可以代步,又可以用于货物运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06年,在上述五种排量二轮车中,50ml和100ml有大约一半的份额用于出口,相比较而言,国内消费者更看好110ml~150ml等较高排量,特别是110ml由于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110ml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2006年,110ml、125ml和150ml的快速增长有利地带动了全行业产销水平的提升,110ml、125ml和150ml三种排量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93%,拉动行业增长13.75个百分点。

三、摩托车出口高速增长,有利地带动了全行业产销的增长。

2005年年底,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3月1日起,对摩托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于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及出口经营企业取消出口资格,这一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摩托车行业的出口门槛,对有效治理和规范摩托车行业出口秩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6年,我国摩托车出口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据中汽协会对全国77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出口情况统计,2006年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出口摩托车640.35万辆,同比增长41.11%,累计创汇25.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35%。摩托车出口量占当年销售量的比重达到30.11%,比上年提高4.51个百分点,摩托车出口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71%,拉动行业增长10.5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全行业摩托车销量增长中有近一半多的数量是由出口增长带来的。因此,摩托车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利地带动了全行业产销的增长。

从各季度出口情况看,一季度出口114.74万辆,同比增长47.52%;二季度出口180.39万辆,同比增长62.62%;三季度出口172.76万辆,同比增长37.24%;四季度出口172.46万辆,同比增长23.89%,可见,二季度出口达到今年以来季度出口的最高值。

从各月出口情况看,摩托车出口大体呈“波浪式”发展,12月出口达到61.68万辆,是今年以来月度出口的最高值。

2006年摩托车生产企业月度出口量情况

分排量看,在摩托车各主要品种中,除70ml外,其它各排量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出口量排名前5位的品种依次为125ml、100ml、110ml、<50ml 和150ml二轮车,其中:125ml出口207.55万辆,同比增长37.40%,创汇8.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30%;100ml出口157.20万辆,同比增长39.14%,创汇5.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27%;110ml出口78.05万辆,同比增长30.89%,创汇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6%;<50ml出口77.03万辆,同比增长22.07%,创汇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33%;150ml出口58.29万辆,同比增长1.27倍,创汇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倍。2006年,上述5种排量二轮车累计出口578.12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90.28%;累计创汇22.75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创汇总额的90.29%。

四、全行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转,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2006年,随着摩托车工业生产经营秩序逐步改善,全行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转,特别是新摩托车消费税政策的出台实施,使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明显增大,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会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零部件等相关领域,从而带动全行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据全国1013家规模以上摩托车工业企业经济指标月快报统计,2006年1~11月,我国摩托车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91.34亿元,同比增长25.21%,其中新产品产值341.54亿元,同比增长29.72%;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260.78亿元,同比增长24.57%,其中出口交货值304.77亿元,同比增长40.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0.63亿元,同比增长22.97%,实现利润总额39.02亿元,同比增长40.59%。由此看出,2006年我国摩托车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增速均有交大的提升。

摩托车工业各项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2006年1~11月,摩托车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0.63亿元,同比增长22.97%,其中:主营业务成本1081亿元,同比增长24.1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18亿元,同比下降32.31%。主营业务利润达到141.45亿元,同比增长27.08%。受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由于从今年4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新的摩托车消费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全行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明显下降,有效缓解了由于原材料等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从而使全行业主营业务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2006年1~11月,摩托车工业营业费用为42.94亿元,同比增长18.64%,管理费用为47.82亿元,同比增长15.68%,这两项费用的增长均低于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它们的有效控制也是全行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五、摩托车主要生产企业产销普遍增长,盈利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增长20.83%和19.96%,其中,前10家企业产销增长21.25%和20.14%;前20家企业产销增长23.83%和22.71%;前30家企业产销增长24.56%和23.54%;前40家企业产销增长24.41%和23.41%,前40家企业产销量占全行业产销总量的比例接近90%,这40家企业中,除9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外,其它31家企业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表明我国摩托车工业产销的快速增长,不仅仅得益于前10家企业的努力,而是各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共同奋斗的结果。从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来看,据中汽协会对全国105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指标月快报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在参加汇总的105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中,亏损企业占26家,企业亏损面为24.76%,亏损面比上年同期下降3.67个百分点。1~11月,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97亿元,同比增长17.2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66亿元,同比增长46.3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47亿元,同比增长14.76%,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0.51亿元,同比增长22.56%,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3.52%,比上年同期提高0.86个百分点;排名前20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6.06亿元,同比增长20.32%,实现主营业务利润75.22亿元,同比增长22.84%,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6个百分点;排名前30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1.77亿元,同比增长18.51%,实现主营业务利润77.78亿元,同比增长21.56%,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12%,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在这30家企业中,有3家亏损,27家盈利,亏损企业比上年减少2家。

总体来看,2006年我国摩托车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摩托车产销、出口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指标都实现了较快增长,摩托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随着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摩托车生产企业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相信,经过多年风雨考验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一定能够经受住这次考验。估计2007年我国摩托车产销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